首页/ 专题活动 / 建设教育强市 三个专项工作 / 正文

蒲城县、澄城县代表在全市“三名+”建设暨“三支队伍”全员培训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经验交流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04-04 15:44

 

 

“三名+”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蒲城县、澄城县充分发挥名校、名校长、名师的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优质均衡、共同提高的发展目标,以建设“三名+”工作体系为载体,立足实际、精准发力、开拓进取,促进区域教育城乡均衡优质发展。

现就蒲城县、澄城县“三名+”建设、“三支队伍”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经验做法及规划予以专刊呈现,以供相互借鉴,创新工作思路,扩展实施途径,坚定不移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道路。

聚焦“三名+”加力做文章  助推教育事业追梦创佳绩

蒲城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新安

“三名+”建设暨“三支队伍”培训工作开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们立足县域实际,以“奉贤启智、润心铸魂”为主题,突出“质量强教”“人才兴教”两大战略,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作为,多维发力,锻造了一支教育精兵劲旅,有力地推动了蒲城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 紧扣“名师”定位发力,高起点打造名优骨干

我们通过层级遴选,全县确定了首批百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的蒲城名师。在此基础上,紧密围绕“1236”(培养100名县级名师、200名学科带头人、300名教学能手,600名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创新作为,精心打造名师升级版。一是心贴心地育“师德”。我们先后开展了“名师心系党,讲台写忠诚”系列专题教育,邀请县委党校讲师分别“开小灶”为名师上党课,不断深化名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觉悟。二是实打实地淬“师业”。制定了“六个一”名师培养计划,责成每名名师每周发布一次微博、每月上一节示范课、每季度开展一次送教活动、每学期完成一篇调研报告、全学年指导一名青年教师、全年承担一次教师培训,全方位提升名师实至名归的素养。三是硬碰硬地塑“师表”。制定了《规范全县教职工仪容仪表和日常行为举止》,要求所有名师必须带头学习好、具体落实好,争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名师标杆。

在抓好名师培养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31个县级“名师+”研修共同体,积极开展工作。一是青蓝结对带动。组建“一名名师带领一个团队”的培养模式,每个团队由“县级名师—县级骨干--新秀教师”三级梯队组成,每位名师通过“一月一主题、一人一话题”等方式,从教学、教研、班务等方面开展定期指导,在实践中达到名师和青年教师双培养和双提升。二是成果转换推动。各“名师+”研修共同体成员以自己研究成果为活教材,引导教师在课例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创新,形成了自己新颖、实用、独特的教学模式。三是送教送培拉动。“名师+”研修共同体成员,按计划分别到师资薄弱学校、被邀请的学校、定点培养学校,通过深入课堂、示范讲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面对面、手把手传经送宝。

三年来,“名师+”研修共同体完成省市级课题32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2名名师出版教学专著两部,9个“名师+”研修共同体晋升为市级共同体,荣获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17人、教学能手称号85人。

二、强化“名校长”头雁引力,高站位培育精英校长

对名校长的选拔,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标准,以群众基础好,工作业绩突出为重点,优中选优,确定了10名名校长。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提升。一是专家引领,唤醒校长的成长“渴望”。组织他们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期待,以赴京参加高级研修、赴省内外名校挂职学习等形式,全方位提升名校长现代化的教育管理综合素养。二是实践锤炼,挖掘校长的成长“潜能”。定期开展“校长沙龙”、校际互访、专题报告、撰写论文,引导大家自觉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再把实践经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能力。三是开门纳谏,促使校长的成长“反思”。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从政治觉悟、民主决策、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廉洁自律等方面,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使他们看到成绩,也看到自身不足,注重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为了发挥名校长的旗帜引领作用,组建了11个“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校长加快成长的步伐。一是组织课题研究明方向。名校长立足自身研究方向,组织成员校长开展课题研究,确定《智慧校园构建与学习效率提高的研究》、《“双减”政策下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实践研究》等10余个重点研究课题,从理论上明确抓什么和怎么抓的问题,为校园管理提供了新方向。二是组织研讨交流传经验。名校长组织成员校长到本校现场观摩,让大家现场了解办学理念、教育方法、管理模式、创新思路、领导艺术等;名校长定期到成员学校诊断问题、分析原因、开出良方,引导大家开阔视野,见贤思齐,提高成员学校校长的综合素养。三是组织现场答辩促应用。为了检验和提升成员校长的知识储备、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实施组织成员校长现场答辩会,并当面点评打分,既肯定优点和长处,又指出问题和不足,促使其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不断增强成员校长尽责履职的本领。

近年来,4名成员学校校长提拔为名校的校长,10个重点研究课题被市教育局立项,3个 “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受邀到兄弟县市区做经验交流,2022年10月,名校长苏耀锋为湖南省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作专题报告,省级教学名师耿晓红为“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做专题报告10余场。

三、激发“名校”辐射活力,高标准孵化品牌学校

名师、名校长、名校建设三位一体,“血脉”互通,相得益彰。我们毫不动摇地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激活名校负重前行的内驱力。一是唱响班子协作的“名校曲”。建立了班子成员包联名校责任制,要求大家树立一盘棋的大局观,按照责任分工,自觉进入角色,不仅演好 “独角戏”,更要奏好“交响乐”,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同心同德、齐抓共管的整体效应。二是打好多方发力的“组合拳”。在组织县域内名校之间相互交流的同时,主动邀请上海和西安两个负有盛名的校长来蒲城传授名校建设经验,组织名校校长到浙江、江苏等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校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2017年压缩其他行政经费,为每名名校长奖励5千元,为学校奖励5万元,鼓励他们珍惜荣誉再创佳绩。三是善用纠错治偏的“清醒剂”。始终坚持严管与厚爱的统一,对个别名校安全管理不到位、教学成绩提升不理想、教师遵规守纪不严格的苗头,分别运用个别提醒、组织约谈、通报批评等形式,帮助他们纠错治偏,深化“爱名励志、守名固本、创名建功”的责任意识,充分彰显名校名而有信、名而有为、名而服众的“头雁”效应。

为了发挥名校的品牌影响力,组建了20个“名校+”教育联合体,采取多种举措,努力实现全县学校建设的高标准。一是以强帮弱促提升。建立以“上挂名校、下带弱校”的形式,以“名校+”为基准,以“+校”为主体的工作机制,20个名校下“+”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进行全方位培养。二是精准发力齐推进。在课堂教学上联合教研,重点破解教学脱节、题海战术、手段单一等问题,校际之间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给他们提供解决良方;在课程开发上,充分利用名校优势,派团队指导“+校”开发校本课程;三是集贤纳智破难题。针对“双减”“五项管理”“课后延时服务”“新高考综合改革”等热点难点问题,组织20个“名校”管理人员,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从研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四、凝聚“三名+”整体合力,高水平建设“三支队伍”

为了提高“三支队伍”全面建设的综合素质,我们充分发挥“三名+”的资源优势,积极凝聚“三名+”的整体合力,采取多种方法,强化对“三支队伍”的系统培训。

一是组建培训团队,凸显本土之俊。在组建培训团队人员过程中,注重让本土精英登台“唱主角”,选拔当地名师担任29个学科组组长,成员由县级“三名+”研修共同体成员和省市教学能手担任,组建了280余人培训团队。这个团队不仅能力强、业务精,更重要的是我们知底细人选的准、他们授课针对性强接地气、学员对充满乡情的授课愿意听。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把准课程之脉。在实施培训前,培训团队成员通过调研了解学科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确定培训主题指向、反复研磨授课内容和方法。有的培训组组长,为了把授课的问题选准、围绕问题把课备好、面对学员把疑惑解破,经常牺牲节假日、加班加点磨课研讨。这种对症下药的授课方式,救急性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深受学员喜欢。

三是创新研修方式,提升育人之功。在教研教改过程中,我们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每次上完培训课以后,要求参训学员按照培训学习的内容,由自己独立完成制作一节“微型课”视频,进行业务交流。每个学员都十分重视,不仅自己写教案、还请同行进行讨论修改,然后在本校播放“微型课”视频,组织同类学科教师进行观看。全县先后制作了500余部优质“微型课”视频。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平台采用我县优质课例20余部。

四是借物寓意励志,凝练敬业之魂。为了培养教师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志向,我们在做好日常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借用绿植“根深——杆壮----枝繁----叶茂----果丰”生命成长之义,把薄弱学科教师、新任教师、班主任、青年教师、全体教师、名校长、教学名师分别形象命名为“蒲师藤”“蒲师蕾”“蒲师芯”“蒲师萃”“蒲师荟”“蒲师蕊”“蒲师菁”,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培养,充分发挥“蒲师苑”教育交流平台的作用,使教师队伍不断焕发郁郁葱葱、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

近年来,组织市县级专题培训13项2000人次,组织各类学科培训40余场,35000人次,其它培训28000人次,促进了“三支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五、形成长效机制发挥动力,高质量推动教育事业

“三名+”建设暨“三支队伍”全员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保障短期内出成果,又要注重长期出成效。我们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了求真务实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综合保障机制,确保教育事业新发展。建立工作部署、财政资金、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四优先”保障机制,制定出台《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县的意见》等决策性文件,确保全县教育系统各项重点工作步步有落实、事事有着落。每年列支3500余万元,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特设1000万元教育质量提升奖励基金,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积极实施“千人招录计划”,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近三年招录引进年轻优秀教师627人。

二是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树立爱岗敬业新导向。健全管理、考核、奖励机制,出台“三名+”建设及“三支队伍”培训评价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评优树模、职称晋升、干部任用相挂钩。对名师名校长管理坚持“进出数额相当、实行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表现突出的予以进位、对考核末尾的进行淘汰。特别是对校长德能勤绩的考核,通过“外聘专家评议---局机关领导评议---服务对象评议”三种形式评议打分,努力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队伍建设新格局。

三是建立文化引领机制,营造清风正气新生态。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有奖征文、 “讲好我的育人故事”师德演讲会,组织师生开展红色旅游、聘请老红军讲革命传统、举办“庆七一”书画展、“校园艺术节”、教职工各种体育比赛等,运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陶冶师生的高尚情操。定期组织校长到渭南监狱、蒲城监所进行“以案说法、以案明纪”的警示教育,引导大家不断强化“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自律意识。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蒲城教育人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市局的悉心指导以及兄弟县市的鼎力支持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全力推进“三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渭北教育中心做出蒲城贡献!

殚精竭虑谋发展  奋楫拼搏勇争先

勠力同心开启澄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省市教育部门定点帮扶澄城教育工作交流材料

澄城县教育局

近年来,澄城县教育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建教育强县为目标,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动,高要求落实,充分发挥“三名+”引领作用,实现澄城教育在新时代的提档升级。按照会议安排,我就省市教育部门定点帮扶澄城县教育工作,推进“三名+”建设深入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思考与实践,探索助力澄城教育改革新动能

古徵历史久远,崇文重教,国家恢复高考以来,澄城教育培养和输送出一批国之栋梁和诸多优秀学子,为国家建设发展贡献力量。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实施,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秀教师短缺引进难、教育科研水平低、支撑教师专业成长资源短缺等,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骨干教师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直接影响县域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穷则思变,变则通达。我们立足县域实际,聚焦办更加公平的教育、更有质量的教育、更有活力的教育,紧紧围绕学前抓普惠、小学抓素质、初中抓竞争、高中抓品牌、职特抓服务“五抓”思路,全力创办品牌、书香、活力、温暖、清风“五个教育”。按照“整体规划、系统实施”的思路,落实“三结合”、“ 四打通”、“ 三督查”,全县“三名+”建设和“三支队伍”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了高水平实施好“三名+”建设,借力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机遇,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放眼教育发展高地,积极争取中省市优质教育资源帮扶,坚持“外联、内培、激励”并举,创新搭建交流培养学习平台,全面提升县”名校+”教育联合体“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名师+”研修共同体建设水平,凝心构建充满活力、融合共生的教育发展格局,助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挑战与机遇,结对帮扶解锁澄城教育新模式

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强与央企的深入合作,主要领导亲自率队赴北京、江苏等教育高地考察,亲赴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对接汇报教育工作,争取倾斜、支持和帮助,协同发力,教育“五大帮扶”体系全面推动实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建。一是扎实推进中省教育人才组团帮扶。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爱知中学分别组团式帮扶城关中学高中部和初中部,按照“名校+”对口帮扶形式,分批次建立帮扶团队,挂职交流,一体推进学校全方位工作。二是高效实施省厅对澄教育专项帮扶。由省教育厅牵头,组织西交大附中、西安庆安中学、西安小学、西安市第二保育院分别帮扶我县澄城中学、北关中学、城关一小以及第二幼儿园,通过共建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以及联合教研平台,打造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常态开展市局教育结对帮扶。澄城中学、城南初级中学、城关三小、县幼儿园与渭南高级中学、渭南初级中学、渭南小学、蒲城二幼等域外名校组建帮扶关系,充分发挥县域外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域内外“名校+”教育联盟合力。四是深化扩展域外名校交流互助帮扶。在省市帮扶基础上,我们统筹安排、主动联系域外名校,扩大域外联盟覆盖面,与北师大神木实验学校、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渭南市北塘实验小学等建立稳固交流机制,域外资源联动效应不断增强。五是深入推进中国大唐集团定点帮扶。紧抓中国大唐集团定点帮扶我县乡村振兴工作机遇,在澄设立五年600万元的“英才”奖助金。同时,依托大唐集团与北师大等高校的良好关系,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实施“优教计划”,不断提高澄城教育软实力。

三、引领与提升,合力共建教育教学管理新样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创新思路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教育联盟合作优势,积极争取引进名校资源,带动“+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教师能力素养等方面高质量发展。一是全力配合,确保帮扶工作全方位融合。按照省厅教育人才重点帮扶工作要求,西安爱知中学张剑龙校长9人帮扶团队入驻城关中学,全面接管城关中学初中部教育教学工作,在澄深入实施推进西安爱知中学优秀管理理念,围绕学校管理、教学模式改革、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发展等内容,不断提升城关中学乃至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二是跟岗学习培训,建立稳定的帮扶工作机制。借助托管帮扶,城关中学与西农大形成教授团队、研究生助力团队、研究生支教团队等多渠道多领域的深度合作,每两周选派2-3名中层领导干部前往西农大附中住校跟岗学习。中、省、市确定的9对帮扶学校,互访互学,常态活动,春季开学以来,双方观摩学习360多人次,通过校际之间的深入学习交流,促进教学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着力打造一支研究型教师团队。三是云端联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共享。澄城中学与西安高新一中借助“云课堂”平台开展联合办学,采用高新一中的原生态直播课堂,共享优质课堂资源。同时,与交大附中同步共享考练试题,促进学生、老师、管理团队的快速成长,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四是精准把脉,网上云教研实现学段全覆盖。我县与域外14家名校共建云端教研空间,通过开展教学设计、专家研讨、云间展示、资源分享等活动,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全学段、全学科覆盖,全过程、全方位指导,进一步加强教师教研的力度和深度。

四、交流与合作,潜心擎画澄城教育发展的新图景

“三名+”工作实施以来,借助于省、市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澄城教育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和治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将紧紧抓住省市名校帮扶我县的有利机会,通过互派领导挂职交流、访学、“云课堂”共享等方式在学校管理、教师发展、教学教研、育人质量等四个方面开展深入学习,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融通共享。一是建立持续发展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结对帮扶机制体制建设,强化统筹安排,建立每学期常态化跟岗学习机制,力争每月开展一次帮扶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加强校际合作,坚持互派领导挂职交流,骨干教师跟岗学习等有效做法,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二是实现人员精准对接。积极对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密切协作,分批次派出域内特色学科和薄弱学科青年教师到帮扶学校进行集中跟岗学习,浸入式全程参加帮扶学校课堂教学、教学研讨、校本研修等活动,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广泛开展教学活动。拓展校际交流内容,对不同专业层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学段类型教师,通过同课异构、课标解读、示范课观摩、班级管理等,开展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具体帮扶活动,进一步加大交流学习力度,互通教育教学信息,奋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建共提升。四是常态督导考核总结。目前,“结对帮扶”工作已经列入省教育厅人事处、基教一处、二处专项帮扶工作考核。同时,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定期到教育局开展调研,检查工作实效,并将“结对帮扶”作为教育局年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教育局也将组建督导考核领导小组,对“结对帮扶”活动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基层学校和校长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

征战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澄城教育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跟省厅、市局决策部署,不断丰富拓展“三名+”成效,强师资、补短板、提质量,努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取得新业绩,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