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活动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正文

潼关县教科局多措并举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来源:潼关县教育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3-08-11 10:10

潼关县教科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持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全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力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是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自护意识。开辟校园法治宣传专栏,召开法制教育主题班团(队)会、家长会、告家长一封信等,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全力营造家校、社会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环境。联合县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深入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加强检教配合实施方案》,为全县中小学校聘任法制副校长、将落实“一号检察建议”纳入法治进校园主要内容。

二是加强安全教育演练,提升未成年人自护技能。全县中小学校常态开展安全教育,即科任老师每节课后1分钟安全教育,放学前最后一节课3分钟安全教育,周末放假前班主任5分钟安全教育,节假日放假前校长30分钟安全教育;指导各校场景化开展防震、防火、防拐骗、防暴力侵害等专题演练,确保了安全教育常响耳边、应急演练常抓不懈、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定期举办校园安全管理人员、安保人员、食堂从业人员、校车司机专题培训活动,提高了安全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应急处突能力。

三是健全完善保障机制,夯实校园安全工作基础。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学校安全管理重要内容,建立了侵害学生行为及时处置机制、青少年防性侵法治教育机制、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机制、校园安全防控机制、道德与法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等,着力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点时段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因病因事缺勤学生登记追踪制度、无故旷缺学生第一时间报告和追查制度、学生请假家长签字带离及假满返校销假制度、来客识别查证登记制度、夜间校园全封闭制度;严格男女生住宿分区隔离管理,实行女教职工管理女生宿舍,男教职工或女教职工管理男生宿舍;落实宿管人员查宿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定期不定期突击检查校外住宿学生,夯实学生家长及房东安全监管责任,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四是扎实开展排查整治,消除化解安全隐患风险。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坚持每学期开学初、放假前及重要节假前,组织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落实跟踪回访制度,重点对校舍、门禁、消防、校车、食品、交通、危化药品、住宿学生、课间活动、传染病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隐患逐校排查整治,对排查出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定期联合公安、交警、应急、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专项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全面消除潜在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安全。

五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规范教师执教行为。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前置考察应聘人员思想和心理状况,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教师岗位。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加大工作指导和监管力度,常态开展师德师风承诺践诺和主题演讲活动,全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机制,纳入学校目标责任考核和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树模、职级晋升等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有效规范了教师从教行为。

六是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开展教学活动,实行学生入学均衡编班,考试成绩等级评价;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创造条件上好体艺课程;加强学生“五项管理”,严控学生作业量,实行“早八点到校,晚十点不作业”,保证学生必要的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实行学生手机不进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加强学生读物管理和用眼习惯指导,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促进了青少年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

七是坚持教育帮扶并举,加强特殊群体关爱保护。严格落实留守、单亲、残疾、困境儿童和性格有缺陷儿童“一教一帮”措施,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看护、教育资助等,促进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指导学校针对性做好问题学生排查、教育和转化工作,积极探索防止学生厌学、辍学有效办法;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勤鼓励、常帮助,帮助学习困难生,严防学生失学。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享受同城待遇。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保障机制,形成了随班就读、特校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体系,全县具备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学生入学率达到100%。精准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建档立卡、低保、残疾和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四类学生教育资助实现全覆盖。

八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目标方向,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深化推进“弘德校园、知礼少年”德育品牌建设,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开展入学礼、成长礼成人礼活动,持之以恒开展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文明礼仪、纪律法治、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革命传统、党史学习教育和先进典型教育等。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活动,发挥课程资源、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学生思想认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正、走深,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