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提案建议办理 / 正文

渭南市教育局对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2号建议的复函

来源: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3-12-08 16:17
类别:人大建议
渭南市教育局
签发人:雷立新
渭教复函〔2023〕84号

员玲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乡村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6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立足渭南实际,制定了“教育强市”发展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深化用人机制改革。一是多种渠道补充教师2022年,通过招录特岗教师、高层次人才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事业单位招考、“硕师计划”等途径补充教师2063名。二是积极推进“县管校聘”改革2022年,招录的特岗教师、285名“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招募17名“银龄讲学”教师、2453名交流轮岗校长教师,全部到受援学校、乡村学校支教、讲学。三是强抓育人水平提升。强力推进“三名+”建设,组建了各级“名校+”教育联合体257个,“名校长+”发展共同体266个,“名师+”研修共同体3318个,并有序开展共同体各类研修研讨活动2万余次。扎实推进“三支队伍”全员培训,市级聘请专家120余人,举办各类师资培训16场次,培训校长教师2130余人,线上线下开展全员培训累计超4.8万人次。四是提升乡村教师福利待遇。从2021年秋季起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截止目前,全市临渭、白水等10个县区人均补助标准达到400元,受益教师15317人,投入资金总额为5936.846万元,切实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教育信息化2.0工程,推动农村数字校园普及,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应用,深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应用,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中、省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建立“渭南云课堂”,充分发挥“三级三类”骨干体系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发布课程1258节、视频1546个,累计学习时间达23588小时,受益学生56000余名。

三、加大乡村体育经费投入。为加强中小学体育运动,全市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建设力度,全市共投入1亿多资金,建设体育运动场20万平方米、购置体育运动器材5万余(个、件、套)。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为学校捐助运动器材、篮球、乒乓球桌等运动器材。努力为学生体育运动提供硬件支持和保障。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是加强学校部室建设,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为契机,大力加强学校活动部室建设,各学校基本建成了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手工教室、琴房、舞蹈室、体能训练室等部室、场馆。二是以“双减”课后服务为契机,丰富学生在校文化生活,各地各学校结合地域特色开设了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等一系列符合学生特点的特色兴趣课程,进一步确保课后服务提质增效,推进“五育”并举融合发展。三是积极探索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在全市遴选出50所劳动教育试点学校,临渭区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渭南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3所基地被评为首批省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劳动实践基地,由学生们亲自参与浇水、施肥、除草等劳动实践,老师们指导学生认识农作物、观察其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写出观察日记和心得体会等,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丰富劳动体验,掌握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

五、强化留守儿童关爱。全市将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管理工作纳入政府责任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加大留守和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力度,完善家校共育工作。留守、困境儿童和老师一对一结对,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激励他们努力奋斗,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留守儿童之家等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乡村要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下一步,市教育局将持续强化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强乡村中小学校建设,全力促进教育公平,全方位提升农村教育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渭南市教育局          

2023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