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年度报告 / 正文

渭南市红星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渭南市红星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于1999年1月29日,是渭南市教育局审批、临渭区教育局主管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地处宣化路中段,占地面积1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资产总值约600万元,教室、宿舍、餐厅、文体娱乐等配套设施齐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1.2学生情况。现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校生75人。

1.3教师情况。学校现有教职工30人,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9人,师生比为1:5。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6.7%,高级职称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6.7%,“双师型”教师2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33.3%。

1.4设施设备。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14393元;生均实习工位数1台;生均纸质图书105册。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问题为导向,以就业准入制度为切入点,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组织实施职业培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为培养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2020年度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94.8%,比去年提高了10%。专业技能合格率为94.55%,比去年提高了13%。体质测评合格率为96.67%,比去年提高了11%。学生毕业率为99.52%,比去年提高了10%。

2.2在校体验。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回访等形式进行调查,学生认为学校理论课、专业课、实习实训课课时结构合理,学生理论课学习满意度、专业课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均较高,达95.8%。学生在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达98%,师生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两项均达到99%。通过多种途径对毕业生、家长进行回访,学生、家长对学校安置等工作满意度较高,达98%。

2.3资助情况。学校严格落实国家免学费和中职资助政策,一年来,累计免除学费173人次,13.84万元;享受校内奖助学金173人次,10.38万元;享受国家助学金26人次,2.6万元;享受一次性扶贫资助金5人次,1.5万元。在教育扶贫过程中,对5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师生结对帮扶,组织开展了2次扶贫大家访活动,每次均有3名教师深入困难学生家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和掌握学生家庭实际状况,助力教育脱贫。

2.4就业质量。学校始终把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试金石,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就业信息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020年,我校毕业生为98人,其中单招升学人数为97人,就业人数1人,直接就业人数1人,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为100%,学生就业后月薪3300元。

2.5职业发展。学校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标准,重构课程体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外实训学习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积极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突出专业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学校建立并完善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学校各专业均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广泛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和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制定了各专业建设规划和年度发展建设实施规划,并在年末进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学校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重点建设面向当地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计算机应用品牌专业。

3.2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制定了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修订,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调研成果,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并有严格的审批手续,选用职业教育大纲规定教材。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计算机专业均实现了教学、实训一体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培养与技术技能训练高度融合。

3.3教师培养培训。学校不断推动名师及团队建设且成效显著。学校3名市级名师,充分发挥了名师引领学科教学科研及对年轻教师的指导、示范、培养作用。学校每学期定期举办教学基本功竞赛及教学开放周活动,以此增强自我诊断自主发展能力。通过活动,加强交流学习,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师资水平。2020年度共组织23名教师参加中职学校10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国培项目、中职学校教师省级培训、教学能力大赛等各类教师业务能力培训5次,提升了教师整体素养。

3.4规范管理情况。学校不断完善了学校章程、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

在教学管理上,学校采取全员参与并制定了《教学管理办法》《教师听评课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坚持日常督查并采取措施认真落实,成效显著;在学生管理中,学校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班主任工作职责》《学生综合考核与奖励制度》等制度。

3.5德育工作情况。学校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为指导,以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为核心,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突破口,以德育大讲堂为载体,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导向,坚持“德育为首”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按规定开足开齐并上好德育课,扎实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以取得实效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重视爱国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开展全校升国旗活动,组织学生、教师进行国旗下演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情。另外,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各类专题教育片、红色电影,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了解革命先烈为祖国献身的革命故事,学习先烈大无畏精神,学习先进模范人物。

校园风采活动。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促进活动育人的意见》文件精神,推动我校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0年我校组织趣味运动会、篮球比赛、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延伸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实践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奋发有为,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助人、勇于助人的优良品质,积极的投身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来。

3.6党建情况。学校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学校现有党员7人。学校党支部严格按照临渭区教育局党工委下发的每月活动任务清单要求,扎实认真开展主题日党建活动、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积极开展学习研讨、分享交流、专题党课、知识测试、专题警示教育、树标杆、服务群众、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主题活动,丰富了党员教育活动内容,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传递了正能量,提升了学校党建工作水平。

4.校企合作

学校致力于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和范围,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和就业渠道。

学校有集实验、实训、演示于一体面积约15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实训中心,在长三角洲建有长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昆山仁宝电脑和西安罹澜电子科技公司进行了实质性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多元化办学、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亲情化服务”的办学思路,以创建精品专业为抓手,注重学校的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突出创新驱动,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办出特色,不断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5.2社会服务。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2020年开展葡萄栽培实用技术培训8期,794人次;临渭区盲人按摩技能培训1期,20人次;其他知识技能培训37人次。

5.3对口支援。对口扶贫,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学校对临渭区蔺店镇8个村共100多贫困户进行了对口支援帮扶。通过聘请专业的农技师对贫困户进行葡萄、大棚菜技术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早日脱贫致富。

6.举办者履责

6.1落实经费保障。学校加强经费管理,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对学校经费使用的情况进行公布和通报,保证政务公开透明,使广大教师及时了解学校经费使用情况。

6.2政策措施。学校严格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和助学金政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学校在校生配套免学费资金累计13.84万元,实际到位13.84万元,在校生配套助学金2.6万元,实际到位2.6万元,在校生一次性扶贫资助金1.5万元,实际到位1.5万元。

7.特色创新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学校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根据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需要,与计算机生产、组装等企业联系共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校办学场地、建筑面积不足,专业教学设施设备还需加强。

二是专业师资不足,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质量、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和提升,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紧缺。

三是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等方面的融合程度不够,课程衔接存在不足。

8.2改进措施

一是加大投资力度,优化办学条件。学校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利用项目资金,加大经费投入,拟于2021年秋季将学校搬迁至筛选洽谈的新校址。同时投资改造校园办学条件,建设标准化操场,改建学生实习实训场地,完善各功能部室等,为积极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而努力。

二是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拓宽专业教师来源渠道,组建一支数量足、业务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加强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加强与企业合作力度,实行订单培养,增设用工量大、企业急需的前沿专业,提高学校办学能力。

今后学校要抓住“一带一路”新的发展机遇,遵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发展、优质发展。以学校发展为核心,深入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科学发展、破解突出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为办人民满意的民办职业教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