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年度报告 / 正文

渭南工业学校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基本情况

1.1规模和结构

陕西省渭南工业学校是依托创建于1978年的渭南地区技工学校建立的,是政府举办、隶属于渭南市人民政府管理的一所普通中专学校,学校位于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东兴街15号,有着4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141342.4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93183平方米(校内实训建筑面积15790平方米),整体规划合理,各种建筑设施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教职工382名,其中,专任教师224人,专业课教师96人,双师型教师86人,中高级职称教师12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教师40人,兼职教师27人;在校生2397人,其中,全日制中专学生1479人,非全日制(成人教育)126人,技校学生792人;学校总资产2.45亿元,开设有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信息技术、机电设备维修、焊接技术等20多个专业,累计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中、高级技术人才4万余名,先后被评为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高技能人才突出贡献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等,是陕西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思路,注重立德树人,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和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着力推行学生评价模式,构建多样化校企合作模式,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长效运行机制。学校积极与省内高职院校和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以“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合、订单就业”为主要内容的“3+2”五年连读、“3+3”中高职综合评价升学班以及“订单式”培养等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机电职教集团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学校办学实力整体提升,办学质量全面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扩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彰显了对其他地区和兄弟学校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1.2设施设备

学校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高度重视实训条件改善和对实训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实训设备的效能,建有集实验、实习实训、比赛、生产、研发于一体的实训楼2栋和汽修实训基地1处及36个一体化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建筑面积15790平方米。

根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学校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教学内容与顶岗实习任务,实训教学主要设备分为数控、机械、钳焊、电子、汽修等五大类型,其主要设备有电火花、立式加工中心、牛头刨床、普通车床、普通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立铣;单片机控制功能实训考核装置、电子综合实验装置、电子技能设备、维修电工技能实训考核装置;逆变式交/直流方波焊机、逆变式C02气体保护焊机、氩弧焊机、氩弧焊机;半自动气体保护举升类设备、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电控、空调、转向装置等。校内实训设备总值3760余万元,各类仪器设备达到757台/套,其中,大型设备222台/套,生均达到1.57万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1.76个。

此外,学校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和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拓宽校外实训渠道,密切校企联系,稳固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辐射专业群,带动教师进企业实践。

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基地30余个,特别是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等骨干专业,与企业合作密切,校外实习基地很稳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效益。校外实训基地主要设在: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重装渭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中大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中兴通选终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金纬机械有限公司、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企业学校签订了正规的实习协议,签订了相关的安全保障协议,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稳定性强,效果好,不但为学生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还为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现有的校内外实训条件,能够很好地满足各专业实验、实训内容的需求,科学严格的管理,保障了实习实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各专业实训开出率达98%以上,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目前,学校有各类纸质图书81073册,生均图书34.2册以上;电子读物7000余册。

学校总建筑面积93183万平方米,生均达38.8平方米,另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及足球场、6个塑胶灯光篮球场等;建有公寓式学生宿舍楼5栋、宽敞明亮的师生餐厅楼1栋。学校整体规划合理,各种建筑、运动场地和设施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很好地满足了学校办学需要。

1.3教师队伍

学校目前在编教职工382人,专任教师229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20人,占专任教师的96.1%,专业课教师96人,“双师型”教师86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比例89.6%,现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教师40人(其中,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1人,培养在职研究生9人),占专任教师的17.5%,高级职称教师50人,占专任教师的21.8%。从企业聘请的教师27人,占专任教师的11.8%,生师比16:1。

从行业企业聘任的教师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双师型”教师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高学历的硕士研究生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高级职称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进步和成长。近年来,由于学校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无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现象发生。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学校把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健康的人格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中之重。

一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强化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结合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行为养成教育、“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评比、法制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等活动,强化学生的文明意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德育手段,富有实效的德育途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等德育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是关注学生政治思想学习。学校注重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和养成教育,通过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演讲”、“雷锋日”、“业余党课”、“缅怀革命先烈——扫墓活动”、“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以普法教育为重点,开展“法律进学校”、“法治教育进课堂”等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安全教育为主题,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反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等教育活动,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以上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良好、精神面貌积极向上。

三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精选职教理念、文化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工匠精神。通过举办校园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开展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品行,成立轮滑、街舞、书法、跆拳道、文学、棋类、武术、篮球、健美操等社团,通过定期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学校一贯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不同形式的班主任培训,促进班主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教育,学生总体表现出阳光、自信、纯洁、追求上进的良好品质。主要表现在追求进步,热爱国家,热爱学校,能很好的接受学校的教育,遵纪守法、懂文明讲礼貌,认真学习;能关心班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学习目的明确,能接受老师的教诲,认真学习文化课及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人生目标比较明确;能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2就业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因为学生就业安置情况,不仅是所有学生家长最为关注的学校办学指标,寄托着学生的希望和前途,更是关系着学校的发展,体现着学校的责任和担当意识。所以,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历来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一个最重要环节,学校建立了专门负责学生就业安置工作的学校招就处,安排一名副校级领导负责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在就业安置上,学校一是依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就业愿望,结合产业人才需求开展学生开拓就业渠道,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丰富多样的课程,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学生管理的跟踪和巡视回访制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确保学生有较高的就业质量;二是认真对用人单位进行筛选,并不断联系开发新的工作待遇好、条件优越的大中型企业,选择就业稳定性好、工资待遇高、生活条件优越、专业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后期职业发展的企业,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2018年我校共毕业学生612人,其中195升入高职院校,348人通过学校提供的就业实习单位走上了工作岗位,69人选择了自主择业或创业;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9%,就业稳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18年我校先后与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重装渭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中大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中兴通选终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金纬机械有限公司、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项,学生专业对口率达到98%以上,初次就业月收入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达到了4500元左右,省内及周边地区初次就业学生的月收入达到3000—3500元。

因我校学生年龄普遍偏小,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有限,学生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而后才有可能实现创业,因此创业率较低。

在校领导和学校招就处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学生就业安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学生就业安置工作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

学校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立足服务社会,立足促进学生就业,科学合理开设专业课程。目前,开设的专业有机

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焊接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3+2”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5年连读。为进一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教育教学向就业、升学并重的办学思路转变,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需求,积极与高职院校联系,拓宽升学渠道,经主管部门批准,主动将专业设置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服务业调整,加快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的专业。同时,探索中高职学生升学途径,积极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确保学校学生就业有名企,升学有通道。

3.2质量保证

(1)构建质量监控体系。

一是构建自我监控体系。学校积极组织教职工学习教学“诊改”理念、方法,构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按照教学“诊改”6个方面、16个诊断要素、99个诊断点的工作要求,制定岗位职责、专业建设管理制度、教学常规要求和督查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实习实训管理制度等,做到了制度先行,为教育教学活动建章立制;根据岗位职责,构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二是按照教学“诊改”工作要求,学习和逐步构建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和“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的系统,制定“五纵五横”工作标准。

三是加强过程监督和管理,严格课堂教学检查、听课评议并反馈;重视教案、作业检查和试卷分析,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认真落实“五个一”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教案评比,一次作业检查评比、一次教学设计比赛、一次公开示范课、一次教学“四级评估”活动),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学情座谈及调查、实习实训检查、技能考核等,结合“五纵五横”工作标准,通过纵向与前期对比进行奖惩,让师生有成就感、有尊严感、有实惠感和有工作的劲头,极大地促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地推动了教风和学风建设,为学校的教学、德育、实训等工作提供了质量保障。

(2)重视技能竞赛。

学校以学生终身成长为教育目标,坚持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并重的教育理念,在“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指导思想下,构建了“学年有大赛、学期有小赛、内容全覆盖”的竞赛体系,形成了“不怕吃苦、勇于竞争、开拓创新”的赛事文化。在2018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参加了数控加工、数控铣工、数控综合加工、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单片机控制安装与调试等10余个项目的比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3)开展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重视教学模式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教学上,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改革目标,在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实训设备、一体化教室利用率,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初步实现了机电、电子技术专业全程一体化教学,数控技术等专业课实习教学达60%以上。

教学模式创新,带动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2018年,在渭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手比赛中,学校选派的8名教师,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信息化教学、开展“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展示对所选内容独到的见解和设计,其中7名教师获渭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手比赛前7名,1人被推荐参加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并获省级教学能手。5名教师代表渭南市参加全省教师职业能力大赛,3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1人获优胜奖。

3.3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学校目前有教职工382人,除今年引进教师外,其他教师全部落实了编制。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针对专业设置变化,分别采取“引进、聘请、培养”等方式方法相结合,着力打造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团队。选派专业课教师30余人次参加各类培训和企业实践,提升了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承担的1个省级规划研究课题以“优秀”格次结题,促进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为长庆油田提供的在职员工培训等活动,提升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不断扩大校企合作的形式和覆盖面,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各专业根据企业需求,以订单式培养方式与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重装渭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中大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中兴通选终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金纬机械有限公司、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几十家家企业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创办了东风日产班、中大机械班等十几个校企合作班,学校毕业生也源源不断地进入这些企业。为校企深度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强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指导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4.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能认真落实国家五部委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教育部印发的《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文件精神。先后制定了《校企合作对话机制》、《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人才共育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监控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学生管理办法》、《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等制度。

顶岗实习管理方面,学校首先制定详细的顶岗实习计划,选择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其次,学校将安全教育纳入正常的实习教学管理中,通过强化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安全主题班会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完善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体系,强化顶岗实习动员中的安全教育功能,落实顶岗实习学生的人身保险制度等,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积极探索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明确安全管理规定及纪律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安全习惯。第三,创建校企全面合作,齐抓共管的实习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通过校企共签安全协议,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明确安全责任主体,严格交接制度,选派优秀指导老师跟踪指导,共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校企共建安全事故应急联运机制,保障实习学生的权益。第四,企业建立奖惩分明的安全考核制度,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发展观深入人心。

总之,通过完善实习制度,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创建校企全面合作、齐抓共管的实习生产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从而保障了学生顶岗实习安全有序地进行,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陕西机电职业教育集团于2008年4月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挂牌成立,由国家中职示范学校——渭南工业学校牵头,联合省内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以及职教中心、大中型骨干企业参加。现有成员共70余家,其高职高校共2家,中职学校以及职教中心23家,大中型企业51家。按照“自愿平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行业和企业的指导和参与下,学校以行业为背景,以企业为依托,以专业为纽带,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集团内形成了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有机融合、学校育人与企业用工紧密结合、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办学模式。集团为理事会领导下的各成员单位参与的产教联合体,成立了集团理事会和集团秘书处,创造条件争取每年召开一次理事工作会,总结上一年的工作,布置下一年的工作,每一年重点安排一次重要的活动,以加强集团内成员间的联系,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

集团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省教育厅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关意见和要求,紧扣机电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机电技能人才培养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探索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的创新之路。发挥合作和联合优势,在更高的平台上和更广的范围内实现机电职业教育资源与市场资源的共同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进一步合理进行机电类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使其达到最佳配置,提高整个集团的办学质量和行业效益。以机电类专业群、人才链建设和推广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人才考核体系为切入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满足社会对航空类技能型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育教学紧密贴合产业发展,服务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和专业教师技术专长,积极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智能制造”的实践之中,为企业提供在岗职工技术培训以及给企业输送适岗技能人才,使企业员工技能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学校培育出的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企业发展储备了适岗技能人才,在促进行业企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带动扩大就业和脱贫攻坚中做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

学校孙文博等教师在行业内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次受邀进企业服务。2016年10月和2017年11月,先后两次被长庆油田邀请去为职工进行数控加工技术培训、调试数控机床、拓展数控机床功能。2018年5月,长庆油田又安排28名职工到学校跟着孙文博老师学习数控加工技术。相信随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学校专业教师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5.2社会服务

学校利用实习设备及教学现有条件,为政府部门承担技能大赛赛事、组织短期培训、考试等工作,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8年,学校承担了陕西省人社厅委托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陕西选拔赛16个赛点的组织工作和数控车、数控铣两个赛项的承办工作;成功举办了2018年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选拔赛。

学校围绕渭南市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发挥学校在技能人才培训、企业员工在职技能提升、技能鉴定等功能,先后为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公司、长庆油田、陕煤化集团渭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职工开展数控软件、数控加工培训5120人日,完成各类职业技能鉴定500余人次;承接渭南市政府安排的退役士兵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等培训1000余人次;承接高校、高职大学生焊工、数控、电工等工种培训1200余人次;承担渭南市财政、卫生、人事系统培训及考试共计20000人次。为提升区域内在岗职工职业能力和推进渭南工业化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在当地经济社会社会声誉较高,已成为相关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基地,起到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

学校响应渭南市政府号召,教职工积极参与慈善捐款活动,共计捐款1.3万元,为社会慈善事业奉献一片爱心。

5.3对口支援

(1)为企业提升技术支持

学校重视服务行业企业,一是为企业在岗职工提供技术培训以及给企业输送适岗技能人才;二是利用师资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学校毛小建、孙文博、祁勃、张楠、段小龙、卢星星等教师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次受邀进企业为在岗职工进行数控加工技术培训、调试数控机床、拓展数控机床功能等服务,学校专业教师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

(2)为兄弟学校提供专业培训

学校在狠抓内涵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对兄弟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承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组织的教师能力提升、教师技能竞赛等赛事活动,通过教师观摩、赛后点评等,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搭建平台;二是学校支持、鼓励资深教师根据市教育局、人社局的要求,到“西北理工学校”、“陕西机电技工学校”等10余家兄弟学校进行教学规范管理培训和师资培训,较好地发挥了学校“示范引领作用”。

(3)筹措资金,精准扶贫

学校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积极筹措资金,根据帮扶点的情况,精准扶贫。一是支助贫困户冬季生产资料补助4500元,帮助解决生产问题;二是支助产业引导金15000元,发展种植产业,帮助贫困户产生“造血”功能;三是支持村级党组织的建设,投入7000元充实党建活动;四是帮助打造“美丽乡村”,支持定点乡村卫生清理费4000元;五是急贫困户之所急,资助贫困学生及贫困户住院3600元。

6.政府履责

6.1经费

我校是渭南市政府直属的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拨款、学费等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等3个方面。

学校建立有健全的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在专项资金管理上,学校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人员及流程,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政策性经费、项目投入经费能及时到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规范及执行的有效性。

6.2政策措施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了对中职学生学费的减免政策。具体政策为:凡符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学生,除享受国家教育每年的2000元资助卡外,每人再一次性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针对农村户籍的中职学生免除全部学费,在国家给予资助的基础上,学校又对三个贫困县(富平、澄县、蒲城)持精准扶贫卡的学生再次免除了住宿费、取暖费和教材费等费用。对城市经济困难的学生免除学费(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按在校城市学生的20%确定);20%的在校学生可享受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另外,学校为所有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全部办理了意外伤害险,消除学校、合作企业、家长的后顾之忧,解决实习期间意外伤害事故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维护顶岗实习教学的正常秩序。

7.特色创新

中高职衔接 促管理提升

随着中高职教育立交桥的逐步建立,中职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断头教育”。中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愿望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升学、就业、参军或者自主创业。为了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学校在办学层次类型上,根据国家政策、产业结构变化、市场用工需求、专业变化、学生及家长的需求等情况,不断探索紧贴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办学,近年来,学校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3+2”五年制连读联合办学,既增加了学校办学吸引力,又促进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满足学生升学愿望,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输送了优质生源,实现了中高职发展和谐共赢。更重要的是,为学校提供了向高职院校学习借鉴的平台,拉动了学校规模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背景介绍

陕西省渭南工业学校系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百所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省级文明校园等,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建校四十年来,学校先后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等二十余个专业,其中机电专业被教育部指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但由于近年来中职学校整体招生态势严峻,学校发展处于非常严峻的关头,急需开拓思路,探索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办学,提升吸引力。为此,作为陕西航空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之一,渭南工业学校积极开展校际合作交流,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进行“3+2”中高职五年连读职业教育模式探索。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直属陕西省教育厅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百所示范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学院位于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办学效益良好。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通过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验收,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学院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39个专业,其中国家师范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管理严格规范,并与全国多家航空制造、航空修理、民航服务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学生就业质量较高。

二、实施过程

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通过两校多次沟通与不懈努力,于2012年7月,学校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确定联合举办“3+2”五年连读大专班并开始招收,招生对象为参加中考且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并在网上填报志愿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开班五年以来,学校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联办的“3+2”五年连读大专班主要开设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等4个专业,招收了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七届学生共计30余班。其中2012、2013、2014、2015级学生已结束在学校三年的中专阶段学习,顺利升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对应专业班级,继续进行高职阶段的学习深造。

三、特色创新

为了保证办学质量及教学连贯性,学校在“3+2”五年连读大专班的管理方面进行了若干有效尝试。

1、成立专门机构,严格教育教学管理

学校成立了由院长直接负责的“3+2”五年制高职联办专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联办专业建设管理的重大问题,制定并审核与联办院校相对应的各方面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定期与联办院校进行对口交流,定期进行教学与学生管理方面的大检查……细化和加强“3+2”五年制高职联办专业管理工作,确保联办专业的质量和效益,

2、以高职为主体,实行统一培养方案、统一教学计划、统一培养目标、统一成绩考核,保证中高职教学的有效衔接。

“3+2”五年连读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两个不同阶段职业教育学校之间共商合作。但是,因为中高职两个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存在明显的差别,该模式的中高职两个阶段又是完全不同的,要进行有效衔接。

为了避免中高职两个阶段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在衔接上出现课程内容重复或缺失,最终导致教学资源浪费和学生学习时间无效占用,学校“3+2”五年连读联办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全部依据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对口专业培养方案,结合中职阶段学生学习特点和学校的专业优势统一制定,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在成绩考评方面,严格按照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绩管理办法对“3+2”五年连读班学生进行考评。

3、多途径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为了适应“3+2”职业教育模式对教师队伍的更高要求,学校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一连年引进紧缺专业研究生,提升专业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二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引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优化教师队伍。三通过技能大赛,邀请技能大师来校参与教学改革、开设讲座,开展“传、帮、带”活动,安排教师请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执教能力。四学校选派专业教师赴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研修学习,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教师来学校任教,双方教师进行教学交流。

4、借鉴高职规范化管理经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通过“3+2”五年连读联合办学,中职学校可以近距离接触高职教育,并能学习借鉴高职院校的经验,规范自身管理。

联合办学以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每学期都来学校进行两次教学及学生管理检查,学校教务处等相关科室不定期去西航学习沟通。通过查问题、找原因、定措施,促使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规范。

5、严格过程管理,重视养成教育。

“3+2”五年连读职业教育模式强调中高职教育一体化,但是,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却是完全不同的。中职阶段学生年龄介于16-18岁之间,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心智不完善。而高职阶段学生年龄介于18-20岁之间,是成年人,他们的心智相对成熟。两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价值观、自理能力、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等均处于两个明显不同的水平上。

针对中职阶段“3+2”五年连读大专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征,学校强调严格动态管理、重视养成教育。学校结合联办院校考核标准制定学校的动态管理措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动态管理,打破部分学生入学即保证毕业的错误观念,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将德育和心理健康等纳入课程体系,塑造和培养学生正确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全的人格。

四、取得成效

自从2012年7月开始招生以来,学校已招收了2012——2018共七届“3+2”五年连读大专班,共计千余名学生。其中2012、2013级学生已完成中高职两个阶段共五年的学习,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奔赴工作岗位;2014、2015级学生已结束在学校的中专学习生涯,顺利升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就读高职。2016、2017、2018级学生正在学校进行中职阶段的学习。

“3+2”五年连读大专班的设立,为中职学生铺设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圆了他们的大学梦,进而增强了学校的招生吸引力,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在联合办学过程中,学校通过向联办高职学校学习,借鉴其管理经验,借助其资源优势,进一步规范了管理,优化了教学,提升了内涵。

五、下步展望

由于学校进行中高职联合办学时间不长,两校办学条件、师资、生源对象等均存在差异,在分段管理和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为此,学校领导经常带队赴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调研交流,查找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学校将继续与高职院校深化合作,不断在技能衔接、管理对接、培养续接等方面不断加强管理,促进内涵提升。进一步细化管理标准,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搭建虚拟实训平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一、实训平台的建设意义及现状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及毕业生就业要求的提高,必须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因技术发展更新快,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以及资金投入难以与市场新技术的应用同步,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利用有限的实训设施来完成更多的实训教学,确保实训教学的质量。

二、实训室建设目标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在现有软硬件的基础上,将实训室与服务对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发创设软件实训平台,有效的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

(1)实现交互性、自主性。在虚拟实训过程中,实训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网络虚拟实训室设计具体实训内容,在实训中控制实训进程,并及时对实训者的操作提供反馈信息。

(2)降低实训成本。只需要机房加上少量的网络设备,就可以使学生有充足的操控平台。同时降低管理复杂度,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

(3)构建全新、多变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虚拟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以进行交互、直观、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在多方面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三、虚拟实训平台的建设

虚拟实训平台整合了各种教学资源,应用于多种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大幅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是整个系统可以采用虚拟搭建的应用平台在实训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通过虚拟平台的创建,实现网络综合实训室的功能。

四、具体实施方案

虚拟实训教学平台是一个集学习、实训、评价、测试和网络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平台的支撑下可以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任务驱动法

在虚拟平台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基础的实训任务、阶段性的实训任务以及综合的实训任务。系统允许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个任务。这样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能够集中精力去完成,让学生感受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去学习。

(2)虚拟实训法

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一步一步地演示执行过程,在虚拟平台中每个任务都实现了虚拟实训,形象的展示原理及运行过程,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也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同时,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自主测试法

对于授课过程中的阶段测验,以前往往都是老师出卷、批改、登记、统计,这个工作非常繁琐,也很难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

(4)网络教学法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立和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利用网络让课堂走出教室,走出实训室,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学服务。通过实训内容,进一步巩固和消化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在线批改、答疑、布置作业等。

五、虚拟实训平台建设的主要成果

采用虚拟实训平台创设,降低了对网络实训教学硬件的投入,通过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促进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以“赛、设、服、研”促进教师综合能力提升

一、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必要性

1、实训基地建设为“赛、设、服、研”创造了条件

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理念,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目前设备数量达到了757台套、设备总值达到了3760多万元、建筑面积15790平方米。实训基地具备了生产性、先进性、综合性等优势,既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又满足了生产、培训、鉴定、技术服务等多项要求。

2、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部分教师都是从毕业就进入学校,他们虽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部分教师也曾下厂实践锻炼,但是,对设备的操作能力、对新产品及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等还有待提升。因此,如何发挥专业实训基地的优势,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技术研发等综合能力,成为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赛、设、服、研”达到的目标

1、“赛”:即比赛。通过开展教师技能大赛,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2、“设”:即设计。通过创设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情境,提高专业教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能力。

3、“服”:即社会服务。通过承担企业生产订单、为区域内行业企业培训员工和承办职工技术比武,提升专业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

4、校企合作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专业教师的技术研发能力。

三、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具体做法

1、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技术技能比赛

参照省、市技能大赛的标准制定技术文件、设计比赛内容和评判标准,按照省、市技能大赛的流程组织比赛。通过比赛,激发教师“比、学、赶、超”的热情和熟悉设备、操作设备、利用设备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2、组织专业教师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组织专业课教师根据学校实际开设项目化课程,选择相应的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创设工作情境,对课程中的每一个项目和任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设计教学环节,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在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组长带领组员完成相应的任务,由教师负责任务实施的督导和检查。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公开课、说课等活动,提高和带动了专业教师团队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3、组织专业教师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学校先后承担陕西省职业院校数控技能大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陕西选拔赛16个赛点的组织工作和数控车、数控铣两个赛项的承办工作、渭南市职业技能大赛、第七、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第三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职工技能大赛,学校还与渭南市教育局、渭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合作,共同开展教师教学设计培训及比赛、教师与学生技能培训与竞赛、网络应用培训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4、组织专业教师开展技术服务

(1)为企业提升技术支持

学校重视服务行业企业,一是为企业在岗职工提供技术培训以及给企业输送适岗技能人才;二是利用师资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学校毛小建、孙文博、祁勃、张楠、段小龙、卢星星等教师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次受邀进企业为在岗职工进行数控加工技术培训、调试数控机床、拓展数控机床功能等服务,学校专业教师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

(2)为兄弟学校提供专业培训

学校在狠抓内涵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对兄弟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承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组织的教师能力提升、教师技能竞赛等赛事活动,通过教师观摩、赛后点评等,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搭建平台;二是学校支持、鼓励资深教师根据市教育局、人社局的要求,到“澄城县职教中心”、“韩城市职教中心”、“西北理工学校”、“陕西机电技工学校”等10余家兄弟学校进行教学规范管理培训和师资培训,较好地发挥了学校“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专业教师为企业和兄弟学校提供技术服务,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又创建了真实的教学平台,更好地为师生和社会服务。

四、完善的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

学校成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整体规划。严格执行五部委联合发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制定了《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实习实训教师职责》、《实习实训学生行为规范》、《实习实训安全管理制度》、《实习实训仪器设备损坏处理办法》、《学生实习实训成绩突出奖励办法》等一整套制度规则,并形成了一整套实习实训强化管理机制,确保实习实训的正常运行,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

学校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教师队伍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加快学校教师的成长。学校先后制定了《师队伍建设规划》、《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教师考核办法》、《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规定》《师资队伍培训方案》等规章制度,使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培养常态化,多渠道、多途径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2、设备保障

学校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高度重视实训条件改善和对实训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实训设备的效能。学校现有实训设备总值3760余万元,各类仪器设备达到757台/套,其中,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等实训设备432台/套,电子产品装调台、单片机实训台、物联网实训台等各类仪器设备325台/套,一体化教室36个,实训1号大楼和2号大楼中的实训设备全面升级,建筑面积达到了8500平方米,这些都为专业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硬件保障。

3、资金保障

学校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实训基地的软、硬件环境。对需要购置的硬件设备采用政府公开招标的形式,确保资金使用到位,节约高效。同时,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多渠道筹集资金,保持硬件投入的可持续发展。

五、显著的成效

1、教师的实践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青年老师,实现了从怕上实践课到爱上实践课的转变。

2、教师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能力显著提升。

3、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得到了稳步提升。

总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这个平台,教师的综合能力普遍提升,为教学和各种培训的良性循环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8.学校党建情况

学校将党建工作与谋划学校改革发展、破解发展难题等紧密结合,以“党风带教风、促学风、正校风”为党建工作基本思路,不断加强党委班子建设和基层党支部建设,不断提高党委班子决策能力和基层党支部服务教育教学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学校目前有党政支部、教学支部、学工支部等6个基层党支部,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基层党支部,参加联系支部的组织生活,对联系支部进行定点工作指导,形成了以党委会、院务会为框架的议事、决策制度体系,以基层党支部为民主监督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定期召开党委会研究党建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党支部书记例会,部署日常党建工作,使学校的党建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9.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9.1存在问题

经过全校教职工多年来的努力,学校在办学特色、办学效益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党的十九大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更好的教育筑就更好的中国”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学生与家长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1)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以工科类为主,实训设备要紧随行业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学校现有的“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教学仪器和设备,尚难以适应专业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教师在数量方面还有待增加和提升。

(2)学校对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未得到充分认可

学校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促进行业企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带动扩大就业和脱贫攻坚中做出的贡献,还未被社会和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和肯定,挫伤了广大中职学校教师的积极性。

(3)受传统观念影响,学校招生困难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高学历教育宣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存在相当大的偏见,学生更愿意选择普通高中、高职、大专等就学方向;使得中职学校招生困难越来越大,招生费用、招生时间均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

9.2改进措施

(1)争取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争取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资金或项目支持,在专业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添置上,紧随行业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加大对“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教学仪器和设备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以适应和满足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及实训条件,形成能充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一是鼓励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学习,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重视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二是重视“专业(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与管理,使教学水平较高,在专业领域已做出了一定成绩的教师成为专业建设或学科发展的“领头羊”;三是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参加企业实践、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四是重视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与提高,通过进行教学质量全过程监控,督促教师练好讲课基本功、注重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素质。

(2)加强社会宣传,赢得社会支持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一是大力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作用、贡献和成就,使社会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倡导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三是大力宣传学校优秀毕业生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典型事迹,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学生和家长的人才观,切实感受到“行行出状元”。

(3)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吸引力

狠抓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学校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全力打造精品专业,加快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专业;坚持突出职教特色,强化学校特色发展;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适应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增强学校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