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年度报告 / 正文

陕西省渭南工业学校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基本情况

1.1规模和结构

陕西省渭南工业学校是依托创建于1980年的渭南地区技工学校建立的,是政府举办、隶属于渭南市人民政府管理的一所普通中专学校,学校位于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东兴街15号,有着38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245亩,教职工378名,在校生2536人,总资产2.4亿元,开设有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信息技术、机电设备维修、焊接技术等20多个专业,累计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中、高级技术人才4万余名,先后被评为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高技能人才突出贡献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等,是陕西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

近年来,学校不断突出办学特色,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一体化”教学改革,广泛开展技能比赛,积极与省内高职院校和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以“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合、订单就业”为主要内容的“3+2”五年连读、“3+3”中高职单招考试升学班、订单式培养等教育模式,为服务区域经济,立足当地就业,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

1.2设施设备

学校建有集实验、实习实训、比赛、生产、研发于一体,面积16600余平米的实训楼2栋和汽修实训基地1处,20余个一体化专业教室和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根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教学内容与顶岗实习任务,实训教学主要设备分为数控、机械、钳焊、电子、汽修等五大类型,实习设备总值2800余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1万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1.6个。

其主要设备有电火花、立式加工中心、牛头刨床、普通车床、普通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立铣;单片机控制功能实训考核装置、电子综合实验装置、电子技能设备、维修电工技能实训考核装置;逆变式交/直流方波焊机、逆变式C02气体保护焊机、氩弧焊机、氩弧焊机;半自动气体保护举升类设备、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电控、空调、转向装置等。

目前,学校有各类纸质图书81073册,生均图书30余册。

学校总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生均达39.4平方米,另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及足球场、篮球场等。建有公寓式学生宿舍楼5栋、宽敞明亮的师生餐厅楼1栋。今年又改建了6个塑胶、灯光篮球场。

1.3教师队伍

学校目前在编教职工378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本科学历205人,硕士研究生33人。其中专任教师232人,高级职称45人。学校师生比1:7,“双师型”教师比例为10.8%,兼职教师比例为30.5%,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68.2%,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为12.5%,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为18.6%。兼职教师均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今年又引进了高层次人才14名。教师素质各项指标比例均已达标,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学校把加强学生管理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中之重。

一是加强学生德育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强化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行为养成教育、“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评比、法制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等活动,强化学生的文明意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德育手段,富有实效的德育途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等德育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是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注重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演讲”活动;以普法教育为重点,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以安全教育为主题,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反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等教育活动,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稳定,行为习惯良好,精神面貌积极向上。

三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精选职教理念、文化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工匠精神。通过举办校园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开展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品行,成立轮滑、街舞、书法、跆拳道、文学、棋类、武术、篮球、健美操等社团,通过定期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学校一贯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不同形式的班主任培训,促进班主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2就业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就业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视学生毕业就业和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养成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丰富多样的课程,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学生管理的跟踪和巡视回访制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

2017年我校共毕业学生744人,其中372升入高职院校,298人安置就业,74人选择了自主择业或创业;298人通过我校提供的就业实习单位走上了工作岗位,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9%,较2016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2017年我校先后与东风日产、郑州格力、西安中兴通讯、宝鸡吉利、无锡华润等14家省内外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项,学生专业对口率达到100%,初次就业月收入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达到了4500元左右,省内及周边地区初次就业学生的月收入达到3000—3500元。

因我校学生年龄普遍偏小,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有限,学生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而后才有可能实现创业,因此创业率较低。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

学校目前开设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焊接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3+2”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5年连读。为进一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教育教学向就业、升学并重的办学思路转变,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需求,积极与高职院校联系,拓宽升学渠道,经主管部门批准,主动将专业设置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服务业调整,增设了市场急需的幼儿教育、护理等紧缺型中职定向升学专业。同时,为积极探索中高职学生升学途径,确立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为高校单独招生考试的试点专业,确保学校学生就业有名企,升学有通道。

3.2质量保证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途径,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各专业特点,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深化校企合作。

二是重视技能竞赛。学校以学生终身成长为教育目标,坚持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并重的教育理念,学校高度重视专业技能大赛,构建了“学年有大赛、学期有小赛、内容全覆盖”的竞赛体系,形成了“不怕吃苦、勇于竞争、开拓创新”的赛事文化。

2016年,学校先后承办了陕西省职业院校数控技能大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渭南市职业技能大赛、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第三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职工技能大赛等比赛。多层次的技能大赛为师生搭建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使教师在交流中把握专业的发展方向,使学生在竞技中找到差距,从而达到指导教学,激发崇尚技能的目的。在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选派38名代表参加了数控加工、数控铣工、数控综合加工、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单片机控制安装与调试等13个项目的比赛,5人荣获一等奖,7人荣获二等奖,17人荣获三等奖。在承办各类大赛的同时,我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开拓视野,提高技能水平。5月份,我校学生参加陕西省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学生作品荣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一等奖选手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大赛并获三等奖。

2017年,学校又承办了由共青团陕西省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科技厅、共青团渭南市委组织的“2017年陕西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在2017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参加了数控加工、数控铣工、数控综合加工、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单片机控制安装与调试等10余个项目的比赛,有6人荣获二等奖,10人荣获三等奖。

三是探索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课教学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改革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学校在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实训设备、一体化教室利用率,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初步实现了机电、电子技术专业全程一体化教学,数控技术等专业课实习教学达50%以上。

教学模式创新,带动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近两年,在渭南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我院先后选派20余名教师参赛,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展示对所选内容独到的见解和设计,其中10余人被推荐参加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设计大赛,4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

四是狠抓常规教学管理。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及考试制度,严格课堂教学检查、听课评议并反馈;重视教案、作业检查和试卷分析,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认真落实“五个一”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教案评比,一次作业检查评比、一次教学设计比赛、一次公开示范课、一次教学“四级评估”活动),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有效地推动了教风和学风建设。

3.3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学校目前有教职工378人,除今年引进教师外,其他教师全部落实了编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针对专业设置的变化,分别采取“引进、聘请、培养”等方式方法,着力打造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团队。近年来,先后引进5名高层次技能人才,聘请了2名汽修专业“双师型”教师,优化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选派70余名专业课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企业实践,提升了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承担省级规划研究课题2个,发表论文10余篇,增强了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学校还广泛开展了“教学设计”、“教案展评”、“互听互评”等评比竞赛活动,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进步。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近两年,学校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建立了汽车、电子商务、机械制造等三个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先后与东风日产、郑州格力电器、陕汽专用车、陕汽零部件有限公司、陕西中大机械、上海金纬机械等12家大中型用工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较2016年增长了20%,先后创办了东风日产班、中大机械班等十几个校企合作班,为校企深度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强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指导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4.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五部委制定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为保证学生实习安全,及时开设了就业指导教育和入厂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安全习惯,制定详细的顶岗实习计划,选择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并选派优秀指导老师跟踪指导,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安排实习班级168个班次,实习实训10816学时,学校自6月起先后向东风日产郑州工厂、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宝鸡吉利汽车,上海金纬机械、福建奔驰等14家用人单位输送毕业生10批次298人,无一安全事故发生。真正做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作为陕西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与50余家企业、20余家中高职院校等成员单位共同遵循“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宗旨,借助集团优势,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企业成员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培养质量。同时,我们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向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利用教学设备,为成员单位青工提供培训;连续多年承担陕西省数控技能大赛;开展退役士兵职业培训;服务三农,开展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训;服务区域,为社会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通过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促进了校企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是加强与集团内高职院校的联系及资源共享,如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3+2”5年连读。

二是加强与集团内企业合作,安排毕业班学生到成员单位顶岗实习及就业。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教育紧密贴合地方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着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学校积极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智能制造”的实践之中,培育出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带动扩大就业和脱贫攻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中、高级技术人才4万余名,被教育部等部委评为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全国高技能人才突出贡献先进单位、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7年向东风日产郑州工厂、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宝鸡吉利汽车,上海金纬机械、福建奔驰等14家用人单位输送毕业生10批次298人,自主择业或创业学生74人。

5.2社会服务

学校利用实习设备及教学现有条件为本职教集团内成员单位及政府部门承担技能大赛赛事、组织短期培训、考试等工作,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近两年,学校先后承担了陕西省职业院校数控技能大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渭南市职业技能大赛、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第三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职工技能大赛等赛事活动,学校还与渭南市教育局、渭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渭南市卫生局、渭南市财政局等部门合作,共同开展了教师教学设计培训及比赛,教师与学生技能培训与竞赛,网络应用培训、承担护士、会计职称考试5000余人次,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5.3对口支援

(1)产业扶持。学校根据市驻村联户精准扶贫和包联帮扶工作要求,先后投资10万元,帮助贫困户种植核桃树、樱桃树、药材等经济作物,实施高效农业扶贫。为解决贫困户农田灌溉困难,又帮助其修建灌溉设施,确保农田得到及时灌溉。急贫困户之所急,为其进行屋面维修处理,帮助解决窑洞漏雨问题。

(2)智力扶贫。学校投入21台计算机,与包联对象共建“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帮助建设网络销售平台,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农产品的网络销售。

(3)技能扶贫。对在校就读持有精准扶贫卡的困难家庭学生,在国家免除学费的基础上,学校又免除了住宿费、取暖费和学杂费,落实扶贫政策,共计有50余名学生享受了扶贫优惠政策,学校共计减免各类费用20余万元。

其次,学校安排1名副处级干部和两名年轻干部,专门负责帮扶工作,驻村了解群众的生产情况、生活困难,协助村两委会工作;学校领导坚持每两周深入精准扶贫点了解情况,及时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

6.政府履责

6.1经费

我校是渭南市政府直属的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拨款;

(2)学费等事业收入;

(3)其他收入。

学校没有生均经费。

学校建立有健全的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在专项资产管理上,学校明确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人员及流程,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政策性经费、项目投入经费能及时到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规范及执行的有效性。

6.2政策措施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了对中职学生学费的减免政策。具体政策为:国家对农村户籍的中职学生学费全部免除,对城镇户籍的学生20%免除学费。另外对部分家庭贫困学生实施了助学金制度,即全部学生的20%可享受国家助学金,并将助学金的标准由原来每人每学期750元,提高到每人每学期1000元。

7.特色创新

案例1:发挥集团资源优势培养适岗技能人才

依托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是我国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基本要求和改革方向。学校作为陕西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依托集团内企业成员的人力、物力、生产场所等资源优势,通过“校企三对接”,实现高素质适岗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实施背景

(一)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技能人才

随着渭南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联重科渭南土方机械有限公司”、“西部重工”、“西安重装渭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落户渭南及周边,在渭南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的落户和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

(二)中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中职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主要服务行业企业所需,只有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岗位标准确定、技能人才共育,才能培养出行业企业需要的适岗个性化技能人才,才能在职业道德、对企业文化认同、沟通能力培养和提升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特色。

(三)职教集团搭建了校企“人才共育”平台

我校是2008年4月11日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的“陕西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该集团由23家职业院校、50余家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组成。学校依托职教集团内众多企业人力、物力、生产场所等资源优势,较好地覆盖了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为培养适岗技能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

二、主要目标

(一)以“订单冠名班”为载体,以项目化教学为手段,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专业发展。

(二)以“顶岗实习”为生产性教学的主要方式,使学生体验生产场景和企业文化、培养沟通能力、提升专业技能。

(三)通过顶岗实习和“校企三对接”,共享职教集团优质资源,为企业培养适岗能力强的技能人才。

(四)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四方联动机制,发挥职教集团在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优势。

三、工作过程

(一)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我校数控加工、电子装调、机电维修等专业,依托职业教育集团企业成员资源优势,以“人才共育”为主题,从集团内50余家大中型企业中确定了“中冶集团陕西压延重工设备有限公司”、“西安重装渭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联重科渭南土方机械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校企间建立了学校领导与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重制度建设与政策引导,学校中层与企业经理、车间主任重载体建设,骨干教师与岗位技师重实岗育人的立体协同“校企三对接”推进机制,搭建了顺畅的交流、合作平台。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确立了“四围绕”、“四对接”的办学理念,即学校围着企业转、教学围着实践转、学生围着机器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和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个性化的适岗技能人才,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1. 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共育。

校企双方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参与教学与实训的全程管理与实施,实现了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制”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了带动企业参与“人才共育”的积极性,我们设立企业冠名,先后成立了“中联重科班”、“壳牌石油班”、“LED班”、“陕汽重班”等冠名班,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也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参与教学和管理的积极性,其中一些企业还为冠名订单班设立了奖学、奖教金。

2.“工学交替,半工半读”。

学校与陕西中大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人才培养,即学生经企业面试后,直接进入企业,半天理论及技能学习,半天跟师傅参加生产劳动;“3610服装有限公司”在学校投资建设了实训和生产车间,投放了产品,派技术员到学校任教;“郑州日产”为学校提供了实训教学设备,派技术员到学校讲授企业文化,学生可随时进企业车间顶岗实习。实现了把学校搬到企业,把教室搬到车间,“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彻底打破了学科体系,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所学即所用”,在真实的生产情景中实现了培养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3.实践导向,做学合一。

依据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理念,根据合作企业真实的生产场景创设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以企业生产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引导,运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在一体化的教学场景中实现“学做合一”,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集团共同参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资源开发

1.根据职业能力标准,开发课程体系。

为了服务集团企业,学校邀请集团企业成员参与职业功能和岗位群能力标准分析,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一体化教学情景。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增强了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实现了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2.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

学校依据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体系和岗位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项目带动为教材建设思路,与企业合作编写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18本。

(四)职教集团促进师资队伍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1.培养与引进“双师型”教师。

一是选送专业课教师进集团内合作企业实践锻炼,既学习专业技能、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又学习企业生产流程和企业文化,收集教学案例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二是聘请集团成员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到学校开设讲座,由企业技师给师资培训班讲课,促进教师通过讲座、培训向“双师型”教师或实训教师转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三是从生产一线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技能课的兼职教师,构建“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打造了一支技能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学团队。

2.促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学校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加强硬件投入,合作企业也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增强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实力;二是合作企业的资源既弥补了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的不足,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的社会属性;又使学生受到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快速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条件保障

(一)先后成立行业指导委员会和集团理事会。

陕西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伊始,集团就确立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四方联动机制,先后成立了由行业学会专家、当地工信机构领导、企业高管及人力资源部主管人员构成的“机械制造装备业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以我校为理事长单位、教育主管部门、人社部门、企业成员、兄弟学校为副理事长或理事单位的理事会,并明确各自职责,制定了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职教集团的章程。

(二)学校与合作企业开展“校企三对接”。

“校企三对接”,即校企领导根据“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建章立制”,掌控合作领域和方向;校企中层本着“过程共管”的目标,确定合作项目和载体;学校骨干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按照“人才共育”的思路,实施岗位育人。形成了校企间立体协同推进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三)建立校企间长效对话机制。

为了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集团建立了校企定期对话交流制度。学校经常组织集团成员单位,特别是企业成员单位,举办“校企联合办学研讨会”,加深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企业技能人才所需和员工培训需要,同时,向企业介绍学校开设专业、专业课教师进企业锻炼意向等信息,在校企间搭建了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一)校企合作不断深化。

集团成员学校和成员企业之间通过合作机制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技能人才培养等,建立了兄弟般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成员之间多层次、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职教集团在行业内的影响越来越大。

慕名到学校联系开展合作办学的企业稳步增加,逐步成为行业内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和企业员工培训中心。学校年社会服务达万人次以上。

(三)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我校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扎实,学生的技能鉴定通过率达到100%,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到96%以上。企业对我校人才培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毕业生也成为各知名企业争相抢夺的对象,二年级在校学生早早就被企业预订一空。

(四)打造了一支“双师”结构的师资团队。

通过专业课教师进企业学习实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和岗位分析,在与企业技师共同开发课程及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完善校企合作内部管理机制,逐步构建了“双师”团队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加快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企双方加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其成为了学生实践与就业的基地、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基地、企业员工在职技能提升培训的基地。

六、体会与思考

(一)借助职教集团资源,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集团化办学实现了校企间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享受到来自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学生上手快,技能强,普遍受到企业欢迎,部分优秀学生在企业已独当一面,成为技术骨干或部门领导,为企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技能人才。三是学生进入企业表现优秀,薪酬较高,实现了“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质量就业。

(二)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了校企共赢

学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通过与合作企业深入开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优先向合作企业输送个性化的适岗技能人才,满足了企业技能人才所需,也提高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校企双赢的预期目标。

(三)发挥职教集团职能,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我们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向集团成员和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利用教学资源,为合作企业青工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共享校内实训资源,为合作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服务;发挥专业优势,从2011年连续4年承办陕西省数控技能大赛;替政府分忧,开展退役士兵职业培训,并向集团企业推荐安置;服务三农,开展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训;服务区域,为社会提供职业资格培训、职称考试和技能鉴定等工作。

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得到了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认可,2012年12月,我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案例2:制作创意产品,提升职业能力

一、实施背景

(一)研究背景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渭南、服务全省、面向全国”是我们学校的发展战略。为此我们针对中职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特点,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开展“创意产品制作”研究与实践。

(二)“制作创意产品”的内涵界定

“创意产品”,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灵感和创造力,形成学生的创意主题,独立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形成符合学生知识、技能、兴趣特点的产品。

创意产品制作,以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为基础,以制作创意产品为载体,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创意制作过程中,贴近生产过程,采用产、工、学交替的组织模式,通过制作的生产环节,使学生熟悉生产组织流程、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对接企业需求,缩短企业适应时期。

创意产品制作,通过循环利用、废品利用,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作品展评,提升学生的质量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主要目标

(一)激发学生创意灵感,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教师采用启发式、头脑风暴法教学,激发学生灵感,形成创意产品,使学生发现自己特长、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追求卓越的潜能。通过产品创意设计和生产制作的学习和训练,渗透生产环节,获得产品生产真实体验;并且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使学生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创意产品制作,使常规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效结合。在创意产品制作过程中,渗透生产环节,大力提升了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意制作贴近企业实际生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教师和师傅身份的交替变化,激发教师热爱职业教育,虚心学习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研究教学规律、产品生产规律及学生成长规律,明确职业院校教师前进的方向和途径。

三、工作过程

(一)运行过程

创意产品制作活动具体由各教学系的教研室、实训室、办公室、企业实践专家、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实施,为创意产品制作提供机制保障。

各教学系教研室的工作内容及职责包括:

1、根据大量调研,分析数据、撰写调研报告、提取典型性工作任务、转换教学内容;

2、制定创意产品制作课程标准、编写教学进度计划表,编写教学实施计划;

3、聘请一体化教师和实践专家。

各教学系实训室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包括:

1、安排创意产品制作场所;

2、采购创意产品制作材料,提供后勤保障。

教师依据学生兴趣特点采用启发式、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制作创意产品。首先确定制作小组学生;接着学生确定创意制作项目;学生查阅资料讨论确定制作方案;然后实施方案:按步骤操作设备、填写工艺记录单、分步填写考核评价表;最后制出成品展示、在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知识技能三方面进行评价。运行流程如下:

“创意产品制作”运行流程图

(二)运行模式

创意产品制作主要采用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式进行,也可作为选修课。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创意产品制作选修课在第五学期开设,有效解决了毕业班学生滞留学校难于管理的问题,同时通过创意产品制作,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四、条件保障

(一)大力进行硬件投资,完善电子产品创意室、建立数字化工厂

电子创意室在原有条件基础上,利用示范校建设资金添置了实训设备:添置3D打印机、使学生的电子产品外形创意转变为实物;添置了PCB热转印制版设备,便于线路板制作,使学生了解生产流程;添置回流焊设备、焊接电子元器件效率高、质量好,再现生产车间环境。

数字化工厂具有机床加工运行状态、运行切削参数、设备现场环境的实时视频采集、监控、无线信息传输功能,打造数字化设计平台、工艺平台、制造平台,为产品的创意和制作提供了支持。

(二)大力提高教师一体化教学水平,促进创意产品制作活动开展

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开展电子创意制作的保障,为此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培养“双师型”教师。

1、学校对“双师型”教师培训进修进行政策激励

凡是进修高一级学历的教师,报销50%费用;专业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工资津贴不变,还给予适当激励,提高教师动手操作能力。

2、对开展创意制作活动的教师进行传、帮、带

以企业能工巧匠和动手能力强教师为引领,采用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使教师实践能力整体稳步提高。

特别是数控专业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了5名省内数控行业资深专家参与数控专业建设,为创意产品制作发挥指导作用。

3、学校对教师开展一体化教学,政策倾斜奖励

学校为了激励教师多开展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师电子创意制作教学效果,从课时费到评定职称等给予政策倾斜,激励教师提高制作水平。

4、技能竞赛,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提升

各系部积极开展教师技能大赛,引导教师重视实践技能,主动提高实践技能。

(三)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激发创意灵感,提高制作工艺

学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渭南沃泰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中联重科土方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到多家相关企业参观、实践,拓展思维,挖掘潜力,激发灵感,设计制作创意产品。

五、成果及成效

(一)制作产品型号丰富,门类多样

个性创意类:个性LED台灯、创意桌面音箱、迷你电子钟、声光电子琴、频谱显示器、点阵显示器、LED显示屏、梦幻3D光立方、迷你功率放大器、国际象棋、陀螺、子弹模型、小酒杯、圆头榔头、鸡蛋模型等。

生活实用类:插卡MP3播放器、USB桌面供电音箱、高压避雷漏电检测器、超声波测距仪、汽车防盗报警器、热释电传感器、电子密码锁、智能调速开关、多功能安检门、智能门窗控制器等。

节能环保类:智能室温调节器、自动洗车控制器、环保超重低音音箱、模拟交通指示灯、创意书架等。

(二)促进师生改变观念、学习新技术、掌握新产品

创意产品制作,教师要选择创意项目,就要了解电子产品发展新动态,选择适宜学生知识特点和技能水平的新产品,对选择的新产品进行认真分析,才能辅导学生;学生要适应制作需求,促使其学习新器件,新工艺,新方法,见识新设备,体现我校学习最新的、掌握现代的办学方向。

提升师生技能操作水平,提升技能竞赛成绩

大力开展一体化教学,进行创意产品制作,有力地提升了师生技能操作水平,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斐然。

陕西省渭南工业学校示范校建设期内学生获奖情况汇总

陕西省渭南工业学校示范校建设期内教师获奖情况汇总

(四)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高位就业率得到提高

创意产品制作,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特长,注重培养学生发明创造能力,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习了新器件,新工艺,新方法,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高位就业率得到提高。

培养了学生绿色环保意识,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创意产品制作活动中,提倡废物利用和材料的循环利用,培养节能环保意识,进行安全生产,制作绿色创意产品。

六、体会与反思

(一)体会

产品创意制作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职业发展方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升了教研水平和生产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制作的是自己的创意产品,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制作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产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制作过程中,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实现了产、工、学的紧密结合。

(二)反思

1、学生在产品创意制作活动中难免出现废品,在教师业绩考核中也会出现。是完全以产品质量合格率来考核教师,还是以学生技能合格或提升为依据来考核教师呢?或者两者结合起来考核呢?

2、创意制作产品与学生知识结构、能力融合度不够,需要不断优化课程。

3、创意制作产品与市场接轨力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大,不能和商家、公司有力结合,创意制作产品转化为生产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案例3:大赛引领,以赛促教

近年来,“职教有大赛,普教有高考”,已经成为奋斗在职教战线上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师生的共同认识,越来越引起了职教战线上广大师生的重视。通过比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重视技能的良好氛围。

一、实施背景

技能大赛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开展和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是检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更是建设名校强校的内涵需求。围绕“大赛引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工作思路,学校自2011年以来,在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已成功连续四年承办了由陕西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2011、2012、2013、2014年陕西省职业院校(中职组)数控技能大赛,并且以优良的设备、雄厚的师资和周到的服务受到组委会和各参赛队的好评;为了海选参加省赛选手,同时开展各工种的校内技能竞赛赛,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拼搏意识,校园兴起了学技能,争当大赛选手的热潮,进而实现了“大赛引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这一教学改革目标,并作为陕西省现代制造技术代表队的牵头单位,四次带领陕西省代表队参加全国决赛,为三秦职教事业在全国打拼出了一片天地,为陕西职教走向全国鉴定了一定的基础,展示了陕西职教学生的风采。

二、主要目标

学校通过承办大赛,起到了指导常规教学、强化实训环节、锻炼师资队伍、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数控专业办学实力整体提升的作用;学校在“参与、交流、竞技、提高”的大赛宗旨引领下,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并把每年的10月定为技能竞赛月,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依靠大赛平台,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达到大赛引领以赛促教,共同提高的目的,使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以此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积极打造陕西省数控技能大赛示范基地,力争在国家级、省级数控技能大赛中不断取得更好名次;另外,在大赛中取得的经验和阅历,着力用于教学上,营造人人学技能、人人崇尚技能,从而改进校风、学风、教风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过程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从2011年起,省教育厅针对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运行机制,出台了《陕西省中职技能大赛管理办法》,学校成立了专门机构,针对赛点申报制规定,仔细分析赛点赛场要求,购置设备。在设备安装布局上,既满足常规教学又兼顾大赛所需,同时向省厅提交了申报文件,取得承办资格。

2.认真安排,精心组织

学校接到承办大赛通知后,迅速成立了以省教科所张建文、校长曲志勇同志为主任,副校长雷力斌为副主任的陕西省职业院校(中职组)数控技能大赛渭南工业学校赛点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了会务、竞赛、宣传、安全保卫、后勤服务等五个小组;制定出了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控赛项竞赛规程、数控加工技术赛项须知、数控加工技术赛项工艺守则与操作规程、渭南工业学校数控技能大赛赛点报道须知等制度,并上传至职成网技能大赛板块,方便参赛师生及时了解大赛工作动态。

3.加大投入,服务赛场

按照竞赛惯例,机加、数控类参赛选手需要自备刀具、工具及量具。但学校自承办大赛以来,连续四年一直为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组合参赛选手提供所有刀具、工具及辅料。每年此项费用支出在30万元左右,特别是2011年数控车、数控铣及加工中心的刀具购置费用将近80万元。

4.尊重选手,自选系统

本着“一切为选手服务”的宗旨,针对各校选手报名选用数控系统的不同,率先推行尊重选手选择,为选手提供所需的数控系统及软件,便于选手水平的正常发挥,为选出高水平的选手奠定了基础。

5.大赛对教学的促进与收获

(1)通过技能大赛活动,有力推进了学校项目化课程改革,很好的将专业课程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形成“大赛引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优化实训项目,完善了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2)通过技能大赛的组织与参加,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直接参与大赛组织和指导学生参赛,有效促进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岗位技能要求和培养需求,将教师组织、指导技能大赛作为实践工作量予以记录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增加与企业人员的交流渠道,促进了兼职教师聘任和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有效提高了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

(3)通过技能大赛的组织与参加,让学校师生专业技能得到锻炼,专业素质得以提高,同时通过技能大赛凝炼了专业发展思路。

(4)通过技能大赛的组织与参与,达到以赛促建的目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开展实训楼建设与改造;开放实训楼作为大赛的训练和比赛场地,加强实训楼管理与维护,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高实训楼利用率;吸引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积极投入各级技能大赛,更新实训设备,增加实训项目,完善实训功能,全方位保障技能训练,使大赛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有机结合。以技能大赛实景及企业实景建设和改造现有实训室,为专业提供全真实景的工学环境。

(5)通过技能大赛的组织与参加,深化校企合作。以技能大赛为平台,积极吸引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到专业建设中,同时让专业教师了解企业岗位及人才需求信息,明晰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培养方向,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条件保障

1.制度建设

《陕西省中职技能大赛管理办法》是教育厅针对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运行机制出台的纲领性文件。学校为此成立了专门机构,出台了渭南工业学校关于技能竞赛的管理办法、关于技能大赛(竞赛)获奖奖励实施办法、大赛秩序册等比赛过程中的各项规程资料,为大赛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具有承办技能大赛的经验

学校已连续四年成功承办了由陕西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职业院校数控技能大赛。2011年被省教育厅授予优秀组织奖和特别贡献奖;在2013年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中荣获赛事优秀组织单位。

3.具有过硬的师资水平

学校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薛冬老师荣获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称号,毛小建老师荣获中国技工院校优秀教师称号,党夏妮、史水芹、闫剑锋老师曾赴意大利进行了先进的数控技术应用学习。

4.具有充足的设备条件

数控实训基地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设备总额1000余万元。按照生产车间标准布置的二号实训楼已建成使用,共有各类设备116台套,其中数控设备66台,普通设备42台,特种设备8台。学校利用创建国家示范校建设的机遇,建成了代表数控专业发展前沿技术的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体验中心和带有网络制造和视频监控的数字化工厂。标准化场地和先进设备在同类院校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完全满足举办大赛的需求。

5.组建大赛专家团队,给予大赛有力的技术支持

学校组建了由曹晶(法士特集团公司首席技师)等12名专家组成的大师工作团队,从大赛技术文件制定、试题的难度把握,竞赛过程指导及争议仲裁等环节给予全面支持。

6.资金保障

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每年预算专项资金保证大赛的顺利进行,四年来累计投入170余万元用于购置工、卡、量、刃具及设备的维护保养费用。

五、实际成果

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及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提升着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对常规教学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1.教师、学生大赛成绩喜人

四年来参加教育部门各类各专业技能竞赛省级一等奖27个、二等奖 17个、三等奖24个、13个优秀奖;国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5个。

劳动部门各类各专业省赛第一名2个,第二名4个,第三名1个,第四名1个,第五名1个,第六名1个。国赛第十一名1个,十三名1个,三十四名1个,四十七名1个。陕西省技术状元1个,陕西省技术能手5个,高级技师1名,技师5名。

2.健全了竞赛机制,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

(1)在连续几届大赛的成功举办过程中,学校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竞赛机制和大赛规程,并且借助大赛活动,对学校教育教学模式了进行改革,形成了“班班有比赛、系系有竞赛、学校有比赛,省上有竞赛、全国有大赛”的良好机制。

(2)通过大赛平台,成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孙文博老师荣获陕西省技术状元、数控车技师,段晓龙老师荣获数控车高级技师、陕西省技术能手,祁勃老师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孙文博、段晓龙老师荣获渭南高新区技术能手称号,多名教师受组委会邀请担任陕西省职业院校(中职组)数控技能大赛裁判以及第三、四、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的现场裁判。

(3)通过大赛平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学生宜渭峰、何蒙恩、杨群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宜渭峰同学获全国大赛数控车二等奖,创陕西省该项目历史最好成绩,被央企陕西压延设备厂高薪录用,很快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骨干,月薪4500-5000左右。

(4)通过大赛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提升。通过大赛的组织实施,专业教师掌握了数控专业前沿发展趋势。如较新的CAD/CAM软件、数控刀具、夹具、量具,最新的命题考核方向。这些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都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专业实力的增强。

(5)通过大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中冶陕压、中联重科以前招工原则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高职层次,自宜渭锋等6名大赛获奖同学进厂后的技术能力、工作表现情况得到该企业的充分肯定,后来追加了30名学生的就业名额;西安法士特公司了解情况后,已和学校达成了接受毕业生学生的意向。

3.推广情况

(1)大赛训练选手的成功经验对企业员工选手的选拔和集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学校利用校企恳谈会的机会,通过技能大赛成果展,让参会企业了解了大赛及学校在参赛选手的选拔和训练方面的具体做法,使来访企业(陕西北人印刷机械责任有限公司、陕西国德电气制造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对企业职工选手的选拔、集训及参赛进行了沟通交流,对企业参加大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成功做法在学校的相关专业已经推广,实施效果较好。在常规教学中,核心课程融入了大赛技术要求的相关项目、技术难点,通过大赛选拔选手使全校相关专业学生几乎全员参与选拔,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培养了学生崇尚技能的思想,从而促进了校风、学风。

(3)学校在成功举办大赛的经验方面值得兄弟院校借鉴和学习。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举行第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时来访学习交流举办大赛经验,陕南洋县职教中心、蒲城职教中心在举行校内技能竞赛时来校交流大赛做法。

(4)基于大赛经验和影响,陕西省五厅局决定由学校承办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

六、体会与思考

尽管学校在数控大赛方面有一些成熟做法,但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

1.教师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通过大赛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推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管理、学习与工作、技能与素质、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通过技能大赛,还要加快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由部分学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使技能大赛逐步成为师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在学校形成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2.设备的先进程度有待改善

在设备方面,尽管学校设备在同类院校居于领先地位,但在高精尖设备的投入上,与东南沿海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企业参与度有待提高

近年来从大赛报名情况来看,职业院校热衷大赛,而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忙于生产、追求生产效益,不重视大赛,企业员工参与度不高。

4.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在师资方面,学校教师相对年轻,有些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学校,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生产实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教练团队建设方面,虽然大家尽了很大努力,但是参加国家级赛事,最好成绩是全国二等奖,如果想取得突破,就应聘请国家有权威的专家、金牌教练、评委进行指导,这样才能够将整体水平提升,取得更好的成绩。

8.学校党建情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追赶超越要求,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学校党委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七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创新理念,开拓进取,使学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

(1)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学校党委认真落实定期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全年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10次。按照年初制定的《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先后组织中心组学习10次。领导班子成员能严格执行《党委会议事规则》,在解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安排和解决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严格执行集体决策制度,对学院发展的主要问题,夯实责任,严抓落实,通过班子强力推进,使学院的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发展。

(2)在干部教育管理方面。学校严格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并将“三项机制”纳入到干部教育管理和年度目标考核当中。鼓励支持干部参加学历进修、自主选学和东秦大讲堂等,先后选派70多人(次)干部参加省市各类培训学习,在学院范围内先后4次举办了《职教大讲堂》活动,邀请省市专家为学院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了专题辅导,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理论素养。建立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开展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研判工作,进行了部门负责同志半年和年底述职考核,严格抓好中层干部教育、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3)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学校党委能认真研究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党建工作考核、党建工作研究等办法和措施,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制定了《党支部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在年中和年底对各党支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比。为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学校的7个党支部开展对标规范全面提升观摩问诊工作。开展了党组织和党员信息采集工作,按照“准确、完整、规范”六字要求,认真采集,细致排查,确保每项核准录入。通过以上工作,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得到不断规范,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4)在“两学一做” 常态化制度化方面。学校起草印发了《关于在“两学一做”中开展“三创三增”主题党建活动的通知》,组织各党支部书记和全体党员先后学习了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精神。为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丰富活动载体,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清明祭扫活动、马栏红色革命现场教育、延安红色现场教育和党风廉政现场教育,在党支部和全体党员中开展了承诺践诺活动,开展了“立足岗位做示范、教书育人做先锋”主题征文活动,并将12份优秀文章进行展评。组织开展了建立党员责任区、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所有党员结合各自工作岗位,确定了党员责任区。召开了纪念建党96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对评选出的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树立了10名党员示范岗,使党员学有榜样,做有标杆。

(5)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按照市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学校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安排》和《党委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等文件,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关于新形势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委会议精神,在定期开展警示教育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明确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和部门廉政风险等级,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党员的廉洁自律意识。

9.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9.1存在问题

(1)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还未被社会和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和肯定,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2)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3)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在质量、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双师型”教师在数量方面还有待增加和提升;

(4)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还有待政府通过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9.2改进措施

(1)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社会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大力宣传“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和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宣传学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典型事迹,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学生和家长根据学生自身条件正确选择升学或就业,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争取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争取政府支持品牌示范校的建设和发展,在资金、政策、管理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发挥品牌示范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学校经费投入,支持学校基础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努力改善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及实训条件,形成能充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重视中职教师市场意识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了解市场和企业需求;二是要重视“专业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与管理,使教学水平较高,在专业领域已做出了一定成绩的教师成为专业建设或学科发展的“领头羊”;三是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参加企业实践、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四是要重视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与提高,通过进行教学质量全过程监控,督促教师练好讲课基本功、注重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素质。

(4)争取政策支持,深化校企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希望政府为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在贷款、税收、管理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深入实践,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