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新闻 / 县区教育动态 / 正文

十年奋进书华彩 砥砺前行向未来——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十年发展纪实

来源:临渭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4-05-16 11:29

十载耕耘,从容坚定,日进日新;

十载精勤,执着勇毅,助童拾梦。

从2014到2024,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已走过风雨十载。这十年,学校始终坚持把促进残障儿童的进步与成长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有爱无碍、教育康复、融合共通、和谐发展”为办学目标;牢固树立“让每一朵花都在阳光下绽放”的办学理念;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和包容心延伸教育力量;用对特殊教育的热情和激情传递人间大爱和自尊、自理、自立、自信、自强的理念。

十载坎坷途,十载育人路。他们不抛弃不放弃,因材施教,一生一案,从说话到走路,从穿衣到吃饭,教会特殊儿童独立面对生活。他们把困难揉碎,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以滴水穿石的毅力,为每个特殊家庭点燃了光明和希望。送教上门,他们风雨无阻,将课堂搬进重度残疾儿童家中,让知识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孩子身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们悄悄把爱的种子播下,让每一个“折翼天使”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十年耕耘,十年收获。“十三五”国家规划全国重点课题特色实验学校、陕西省先进特殊教育学校、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第十届陕西省残疾人艺术汇演舞蹈类优秀奖、黄河金三角第五届打击乐音乐节“金奖”等多个奖项及荣誉称号接踵而来。一块块奖牌、一张张奖状、一份份荣誉,见证了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师生的共同成长,也让他们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而有力量。

党建引领 打造特殊教育发展新高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特殊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特殊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党对特殊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伟说,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推行“党建+”工作模式,积极构建“1334”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导向引领”“凝心聚力”“创先争优”三个核心作用,发展搭建“创新学习”“多元交流”“适宜融合”三种渠道,通过“补偿+”课堂教学、“573+X”特色课、“送教上门”流动课堂、“点对点”医教结合康复四种育人模式,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

“‘1334’党建工作体系切实提升了我们教职工队伍的政治素养和做好特殊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日常工作中,我们把党建工作融入文化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活动、家校共建,建构起师生精神家园,密切了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关系,把学校党组织建设成为了师生最贴心、最坚强的依靠。”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副书记董小英说。

党建有力量,发展有希望。多年来,在党建引领下,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环境、硬件建设、师资队伍、教育水平等都有了大幅提高。学校投入100万元对党员活动室、普通教室、功能部室、学生宿舍进行维修改造、添置康复器材,为师生提供了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坚持“医教结合”,强化文化教育、生活教育,不断从党建工作中汲取发展力量,真正为特殊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教师专业发展蓄势赋能。

为了确保重度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自2017年以来,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送教上门活动已成了学校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校领导班子各自带队,每两周一次轮流滚动式外出。通过送教上门,极大改变了学生、家庭的生活面貌和状态。

“三化”培训 提升教师团队专业素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一直以来,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每一位教师都当作优秀教师来看待,把每一位教师都当作人才来培养,将培训提高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

学校坚持校本培训多样化、外出培训常态化、归来培训实效化“三化”培训原则,建立多点式科研组织,严格落实“三会八课”制度。同时,通过新手亮相课、赛教课、能手示范课、青蓝结对帮扶课等多种磨课议课途径不断营造互帮互学的研修氛围,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

“十年来,我们先后外派教师500余人次分别赴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参加专业培训。回来后,教师们都感慨受益良多,希望多举办此类活动。”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教研室主任程艳丽表示,通过不断走出去,学校与浙江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江苏镇江市特教中心、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等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建立了友好共建关系。

俱璟菁,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瘦削的身材,声音清脆明亮,每时每刻都热情洋溢、活力满满。十年前,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她来到这里任教,十年间,她在这里沉淀、成长,把这里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给予无限的耐心和关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也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省级教学能手。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很懵懂,开始上第一节课更是心情忐忑,不知如何开始。”回忆初为人师的场景,俱璟菁记忆犹新,不断地学习,让她明白了面对特殊儿童,自己永远都是一名学生,只有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明白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才能真正上好每一节课。

“特殊教育其实就像牵着蜗牛散步,因为这些孩子的成长可能是非常缓慢的。”工作10年,俱璟菁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待开发的潜能,在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进步中,我体验到了职业的成就感、幸福感,更坚定了我干好特教工作的信念。”

而像俱璟菁这样的教师,在这里还有很多很多。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教师们团结、友爱,通过创设生活情景、生活角色扮演、艺术培养等,用心培养着每一名学生。

近年来,多位教师分别在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中获奖,40余份教学成果在省教科院组织的特殊教育成果评选中获奖。2项国家级课题、7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0项区级课题已经顺利结题,并先后完成了20余本校本教材的编写……

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已然形成,在这群具有专业素养的“筑梦人”的关爱和呵护下,孩子们得以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尊重差异 关爱“一个”幸福一家

5月7日,走进校园,律动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柔和悦耳的歌唱声;情景超市内,孩子们正排着队学习购物;烘焙教室里,孩子们在老师的教授下学做面点;康复训练室,家长带着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训练……虽然,孩子们身体存在某些不足,但在这里,为他们插上了成长的翅膀,让他们有勇气和信心面对未来的人生。

“培养好一名特殊学生,受益的是他背后的整个家庭。我们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每一名特殊学生接受最适性的教育,自尊、自理、自立、自信、自强。”张伟说,这种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性教育,体现在学校自上而下的理念创新上,也体现在每一名教师的教学行为中。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除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外,还以“康复理疗、社会适应、艺术修养”三大体系为支柱,开发了“573+X”课程模式。

“康复理疗”体系下开设了“语训、感统、律动、运动与保健、康复训练”五门课程。“社会适应”体系下开设了“情景医院、情景饭店、情景超市、情景邮局、情景银行、情景家政、情景交通”七门课程。“艺术修养”体系下开设了“非洲手鼓、美工制作、航模技能”三门课程。“X”则是根据儿童自身特长,挖掘潜能、发挥优势,暂时开设了“烘焙、冰壶、计算机”等课程,满足不同学龄段学生的需求。

同时,根据特殊儿童的生活半径,校内创建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场所切实开展学习和练习,全方位地增强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把特殊教育生活化落到实处,让学生从“学”到“练”再到“用”,切实提高学生走进生活、回归社会的能力,真正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

十年奋进书华彩,砥砺前行向未来。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务实担当的责任感,接续奋进,勇毅前行,续写下一个十年的璀璨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