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教育局,渭南高级中学、渭南初级中学、陕西省渭南工业学校: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举办陕西省第九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升全市教师数字素养,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扎实推进数字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经市教育局研究,决定举办渭南市第九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范围和对象
大赛面向全市基础教育各类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相关教科研人员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进修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相关科研单位及研发机构均可参加。
二、参赛项目和组别
本次大赛设微课、学科系列微课程、创新课堂、数字故事、STEAM课程案例、应用软件六类项目,分学前教育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五个组别。数字故事仅设学前教育组和小学组,其余项目每个组别均可申报。
三、参赛程序和时间
本次大赛分县级初赛和市级决赛两个阶段,教师需在“渭南市基础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竞赛”专区报名参赛(网址:http://res.0913edu.cn/)。大赛程序和时间安排如下:
(一)县级初赛:2025年2月28日前。学校要以教研组为核心,组织精兵强将根据大赛要求,制作出高水平的作品,上传至平台参赛。各县市区组织专家对县域内上传的作品进行评选,并推荐参加市级决赛,推荐作品数量原则上不超过参赛作品总数的30%。
(二)市级决赛:2025年3月31日前。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县市区推荐的优秀作品进行评选,并评出市级获奖作品。
(三)表彰推广:市级决赛结束后,市教育局对市级获奖作品进行通报表彰,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级评选。
四、作品报送要求
(一)大赛项目评审标准和报送要求见附件1。
(二)各县市区和直属学校将推荐参加市级决赛作品的《作品申报表》(附件2)纸质版、《参赛作品汇总表》(附件3)Excel电子版及加盖公章的PDF扫描件和大赛活动总结(电子版),于2025年2月28日前报送市电教馆。请各区县及学校准确填写审核单位全称、人员姓名、作品名称、学科学段、参赛项目等内容,避免出现错误信息。
(三)市级决赛结束后,市级优秀作品将推荐参加省赛,请务于2025年3月3日—4月9日将作品上传至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官网”(http://weike.sneduyun.com),确保有效进入省级比赛。具体上传要求如下:
微课、学科系列微课程、数字故事、创新课堂项目,每个作品需上传的参赛材料有4项:作品申报表、作品视频、教学设计(或故事脚本)和教学课件,其中,系列微课程还要上传总体介绍文档。应用软件需上传的参赛材料有3项:作品申报表、作品、作品安装运行说明。STEAM课程案例,每个作品需上传的参赛材料有2项:作品申报表和作品压缩包(含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单、学习资源、教学成果等相关内容)。
五、市级评审和表彰
(一)市级复赛采取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通过专家评审确定奖项,评选出市级奖,由市教育局给予通报表彰。并将优秀作品上报参加陕西省第九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
(二)优秀组织奖评选主要根据各县市区教育部门的组织效果、响应速度、工作效率、参赛范围和人数、向市级推荐作品的整体质量、获奖作品数量和等次等因素,综合评定。
六、相关事项
(一)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把大赛作为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促进学校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县级要开展相应的评选和表彰,使更多教师获得不同层级的激励,形成“人人参与教学创新、校校具备创新氛围”的良好局面。广泛发动参与,提高参赛水平和质量,确保优中选优参加市级评选。
(二)为汇聚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资源,鼓励作品以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为内容,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
(三)微课、创新课堂、数字故事、应用软件项目,每件作品作者不超过3人;在各类参赛项目中每位作者仅限申报一件作品。
(四)所有参赛作品及材料须为原创,不得抄袭或侵害他人版权,否则取消参赛资格。参赛即视为同意在全市推广和共享作品。
(五)各县市区和直属学校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平台活动的管理工作及对教师的具体创建方式和流程的答疑咨询工作。2025年1月10日前将活动负责人回执电子版及加盖公章的PDF扫描件(附件4)上报至市电教馆。
联 系 人:刘珊珊
电 话:0913-8592322
邮 箱:djgnet@0913edu.cn
区县管理员QQ群:389290114
附件:1.参赛项目评审标准要求.doc
渭南市教育局
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