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潼关县各学校积极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践体验等一系列举措,多维度提升青少年的法治素养,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筑牢了坚实的法治防线。
一是发挥法治副校长专业引领作用。各学校聘请检察院的法官组成的法治副校长队伍,深入全县中小学校紧抓“开学第一课”“六一”儿童节、民法典宣传月等关键节点,开展法治报告会、专题宣讲活动,覆盖各学校全体学生,将法治的种子深植于青少年心中。
二是发挥法治实践教育主阵地作用。依托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就近组织中小学生进行沉浸式参观体验。基地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寓教于乐的互动装置和典型案例剖析,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具体、通俗易懂,有效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亲近法律、学习法律。
三是打造模拟法庭沉浸式教学课堂。为增强法治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学校精心组织“模拟法庭”活动。由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指导学生们分别扮演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完整体验庭审调查、法庭辩论、当庭宣判等环节。这不仅是一次次角色扮演,更是一堂堂“零距离”的法治实践课,让学生在庄严的仪式感中,深刻感悟法律的威严与公正。
四是举办法治漫画特色实践活动。县教体局联合司法局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主题漫画活动,学生们通过漫画视角观察社会,用生动的画笔解读法律,活动不仅能够营造亲近、学习民法典的浓厚氛围,更激励了青少年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们的法治素养。
下一步,潼关县教体局将持续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全县各中小学校运用校园宣传栏、LED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载体,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在学校图书室配备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法治读本、影视、动漫等作品,同时鼓励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法治知识竞赛、书画创作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和法治图片展览等喜闻乐见的课外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