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新闻 / 县区教育动态 / 正文

合阳县:思政引领 五措并举 持续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

来源:合阳县教育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5-05-30 17:28

近年来,合阳县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以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试验区为引领,强化组织领导、建强育人队伍、创新教育模式、深化协同联动,持续构建高质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两家单位被中央精神文明委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工作经验在《陕西日报》《中国教育报》刊发。

强化统筹谋划。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一把手”牵头抓总、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相关股室协同推进的高效工作体系。建立局领导班子成员包联片区、机关股室包联学校制度,定期深入校园一线开展调研指导,针对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精准施策。相继出台《合阳县德育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合阳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与实施路径。将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与评优评先、校长绩效考核深度挂钩,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

锻造专业队伍。筑牢思政教师队伍。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持续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思政课专业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培训,邀请王彬武、毕诗文等专家学者来合开展专题讲座,全方位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三年来,21名教师在省市思政课“大练兵”活动中获奖。建强班主任队伍。利用寒暑假组织班主任集中开展全员培训,定期举办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班级管理经验交流活动,为班主任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每年教师节县委、县政府评选班主任“标杆”,拍摄视频并通过官微、校微等平台集中展播。6名班主任先后在省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奖,1人获评陕西感动教育人物奖。壮大校外育人队伍。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邀请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法治副校长等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开展德育主题讲座、先进事迹报告等活动,丰富教育内容,拓宽学生视野。目前,全县共聘请校外辅导员110余名,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60场次,深受学生喜爱与好评。

深化内容供给。铸魂育人,厚植理想信念根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各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征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内生动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挖掘初心公园、天合园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学习、祭扫烈士墓等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构建“场馆+课程+活动”三位一体的红色教育模式,让思想教育“可感、可触、可践行”。践行核心价值,培育良好品德修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多元渠道,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常态开展“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学生”创建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关注心理健康,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全县中小学均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专业辅导服务。“向阳花”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定期深入全县各校园,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等公益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创新教育模式。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作为陕西省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试验区,合阳县积极开展思政课创新活动,大力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双向育人,工作经验在省市交流。“精品立教、精致育人”案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德育优秀案例。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各学校立足自身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城关中学的“魅力”文化、城关小学的“和美”文化、天合园小学的“天合”文化等特色鲜明。3所学校被命名为省级文化建设示范校,坊镇中心小学入选教育部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善用新媒体赋能教育。各学校借助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班级群等平台,推送思想教育内容,开展线上主题活动,增强教育吸引力与感染力。甘井中心小学制作的“小小红领巾讲党史”微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引发广泛关注。

深化协同联动。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各校园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专业讲师团,各校依托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与培训,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更好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推动校社深度融合。积极促进学校与社区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社区主动参与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协助开展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等活动,实现校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合多元社会资源。联动文旅、公安、文明实践中心等部门,深度挖掘县域思政资源,建成8个校外思政教育基地;常态邀请省市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活动,进一步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