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各学校积极探索构建以“预防—干预—支持”为核心的“三维联动”心理健康服务保障体系,通过心理与“五育”多向融合、应急与常态双重保障、线上与线下双轨并行三个维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心理与“五育”多向融合,筑牢全面成长的心理韧性基础。学校深入贯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的深度融合,构建多维并行的教育体系。德育融合层面,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提升道德修养与心理素质,智育融合方面,学校通过组织心理知识技能比赛、情景剧展演等特色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和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在体育融合领域,学校强化体能与心理素质的联动,开展心理拓展训练,通过体能训练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在美育融合上,学校通过开展手抄报比赛等艺术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情感、释放压力,促进心理健康与审美素养的提升。同时,学校通过劳动实践融合,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强化学生在实际劳动中的心理调适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有机结合,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业、生活和成长中找到平衡,实现了身心素质、责任感、创造力等全面提升,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应急与常态双重保障,完善全程护航的心理辅导网络。为护航青少年学生在学校阶段的心理健康,学校建立健全应急与常态相结合的双重保障机制,努力确保心理支持服务及时到位、全覆盖。在应急干预方面,学校每年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测评,建立系统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根据测评结果为不同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特别是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通过一对一辅导、持续跟踪回访等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心理支持,不仅保障了高风险学生的心理安全,也提升了学校整体的心理干预能力。同时,学校通过常态化的心理支持机制,开展丰富的心理辅导活动,构建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定期对心理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们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始终化。
三是线下与线上双轨并行,优化全面融入的心理健康服务。为确保学生便捷获得心理支持,学校在教学楼等公共场所通过心理健康宣传海报和提示牌,清晰展示心理咨询预约流程和服务渠道,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获取心理支持。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系列心理健康科普文章和视频,内容涵盖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帮助学生随时获取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自我调节的能力。线上与线下的双轨并行,使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渠道,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应对能力,切实保障学生在需要时能够快速获得专业帮助,推动了心理健康服务向全员覆盖、全时响应的转变,切实提升了服务的精准性与时效性。